美對中科技戰不斷提高「小院高牆」力道,美國國防部今年1月將長鑫科技、騰訊、寧德時代等多家陸企列為解放軍的協作公司,且據業界最新消息,美系設備供應商的技術人員已從長鑫存儲工廠撤離,且美方管制範圍已擴及正在量產的18奈米,美方這招釜底抽薪,導致長鑫存儲15奈米計畫告急。
拜登政府去年12月公布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將140家陸企列入實體清單,當時外媒報導,由於東京威力科創是長鑫存儲的主要設備供應商,在日方反對下,長鑫存儲因此逃過一劫。
然而,拜登政府下台前,在今年1月6日將長鑫存儲列入與解放軍有關的陸企清單中,美方除了撤離人員,還將管制範圍擴及正在量產的18奈米,導致美系設備商無法為維護設備。
目前尚無法確定影響程度,但考量未來機台維修、軟體更新等問題,長期可能影響長鑫存儲的技術發展。這對韓國記憶體大廠卻是個好消息。
長鑫存儲2016年成立,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自主生產DRAM晶片的能力,不到10年已成為全球DRAM市場新貴。半導體諮詢機構SemiAnalysis指出,長鑫存儲去年起大規模生產DDR5記憶體。SK海力士於2020年將DDR5商業化,長鑫存儲只花四年便趕上,嚴重威脅韓商的主導地位。
韓媒日前報導,長鑫存儲正在加速開發下一代DRAM技術,但並未按原計畫為首款商用DDR5產品採用17奈米,而是直接採用16奈米製程。下一代15奈米製程技術也在進行開發中,目標是在今年內開發出該技術,最快在明年下半年就能達成商業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