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發展AI需電孔急,電力行業去年有近100GW(百萬瓩)的燃煤電廠容量開工建置,達近10年新高,原本暫停的3.3GW工程也已復工,意外帶動電煤為主的煤炭進口爆表創歷史新高,散裝航運搶搭這波燃「煤」之急,運價有撐。
裕民、慧洋、中航等散裝航商表示,中國大陸在各領域推動AI應用,加上電動車快速發展,都需要大量電力,主要從印尼、澳洲等國進口電煤,因應電廠需求,看好今年大陸電煤運輸需求維持高檔,不僅中小型散裝船搶運,部分海岬型大船也加入搶運行列。
波羅的海散裝運價指數(BDI)17日上漲14點至806點,重回800點關卡,所有船型日租金均小漲,海岬型船小漲70美元至6,009美元、巴拿馬型船上漲157美元至8,976美元、超輕便型船上漲210美元至9,878美元、輕便型船上漲256美元至8,754美元。
根據中國大陸統計,去年進口煤炭5.42億噸,比5、6年前煤炭進口大增1倍,以電煤為主,去年進口煤炭量年增14.4%,也比鐵礦砂、大豆同期進口年增率約5%高出許多。
另據全球清潔能源監測組織的報告,大陸去年有94.5GW的燃煤電廠容量開工建設,為2015年以來新高,且暫停的3.3GW的工程也已復工;預估未來2至3年,將有大量燃煤電廠陸續投產,煤炭在大陸電力供應中的比重提升。
去年大陸新建燃煤電廠開工量占全球93%,隨著2022、2023年批准燃煤電廠計畫陸續推進,預計有更多電廠開工,對電煤有一定運輸需求。不過,去年大陸新建或重啟燃煤電廠計畫提案容量,從前兩年的100多GW降至68.9GW,批准新燃煤電廠容量也降至66.7GW,顯示未來建設速度可能趨緩。
散裝航運業者表示,除中國AI戰帶動電煤運輸需求,今年南美穀物豐收,3月開始出口,有助中小型散裝船,第四季西非鐵礦砂新增產量開始出貨,海岬型船也會受惠。
長期來看,散裝航運最大利多聚焦俄烏戰後重建商機,美國和俄羅斯代表預計18日在沙國就終戰對話,但烏國總統表態不接受美俄擬定和平協議。未來若俄烏停火,重建將增加鋼材、水泥運輸需求,或俄羅斯煤炭、穀物、肥料等出口禁令獲鬆綁,都有利散裝航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