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影響所及,絕不僅止於關稅衝擊,全球大數據業CRIF 11日指出,全球經濟面臨重大轉變,國際因素的不確定情境,不僅使得商業徵信產業面臨重大挑戰,且台灣企業的貿易信用評等在川普1.0時就已發生下滑,評級A級的企業比重由2018年0.09%,下降至2024年的0.05%,加總評級B+、B級等中等品質的結構變化,六年來台灣企業的貿易信用評級已出現明顯轉差,是台灣企業的一大警訊。
CRIF深入台灣企業徵信資料庫比對,研究團隊得出結果指出,特別是包含上市/櫃、公開發行企業在內的企業群族,其信用評級表現,B+評級企業的比重由21.25%下降至16.94%,大減4.31個百分點,凸顯公發公司的信用評級變化令人感到擔憂。另外,非公發企業B-評級企業的比重,則由31.83%上升到33.14%,表示私有企業的信用品質也在變化,更必須要謹慎面對。
標普評級分析師團隊亦指出,今年全球市場進入「又一個」動盪時期,雖然全球信用狀況今年應仍具支持性,但任何改善實際上是「沿著風險重重的窄路前進」。川普重新執政,重塑全球貨幣和金融前景,並加劇脆弱經濟體的風險,新興經濟體面臨美元快速升值,大部分國家大規模資本外流的嚴峻局面,企業的美元部位債務亦成為企業信用弱化的原由。
企業的國際布局,CRIF評估,平均將耗費至少三至五年的時間,一個供應鏈基地的移轉,形同要設一個營運總部,最多將增加60%的成本!如今要重新選擇「+1」的製造代工基地,同樣要花費短則三年、長則五年的時間,且可選擇的地區有限,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新南向國家,川普也沒有放過加徵關稅,企業布局海外的成本需付出極高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