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智慧城市的規模預計2028年達到1.1兆美元,惟目前數據無法互通共享,致城市數據出現孤島現象,需打造一個智慧城市平台解決上述挑戰。
他在日前出席台灣產業創新與轉型高峰論壇時強調,智慧城市是軟體產業相當好的切入契機,以鴻海智慧城市高雄計畫為例,第一步是打造生成式AI開放平台生態系(CityGPT),可整合交通、觀光市民服務等應用App,最終目標是以大帶小、整城輸出,將台灣智慧城市平台推廣至全球。
劉揚偉說,目前智慧城市應用程式各自為政,數據無法互通共享,無法有效整合數據、優化資源配置,需打造一個智慧城市平台,將城市中各種數據、服務和應用整合在一起,串聯智慧城市各種領域應用服務、資料共享,且整合分析不同部門數據;不僅藉此服務市民,也能透過數據驅動決策,增加政府效率。
為此,鴻海以生成式AI為核心,打造CityGPT平台,是以MODEL T、電動車作為移動物聯網的載具,去蒐集所有城市數據,再同步到智慧城市開放大平台和方案商共享,以App Store的概念,串聯智慧交通、智慧觀光等多項服務。
在高雄智慧城市計畫中,鴻海CityGPT平台已經與許多App業合作,台灣需要發展軟體產業,軟體不僅是經濟成長的驅動力,還可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促進硬體製造轉型,更能帶動新創,創造就業機會,且軟體開發門檻相對較低,創意工作者得以透過軟體創業,帶動新創企業和經濟發展。
劉揚偉指出,全球半導體產值6,279億美元,台灣半導體產值已占27%,而全球軟體產業規模2兆美元,台灣軟體產值卻占不到1%;若從美國數位產業來看,當地軟體服務占數位產業比重達91.5%,但台灣數位產業中,軟體服務占數位產業僅16.6%,凸顯台灣軟硬體發展不平衡。他認為,台灣政府與企業應扮演打造開放軟體平台角色,推動「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發展策略,引領軟體開發商,結合民生需求發展AI、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