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230顏瑞田/高雄報導

仿效日港 高雄催生新國際機場

已向政院建議,規劃填海造陸1,100公頃,耗資約4,150億元,18~20年可完成

image
因應美中科技和貿易戰、及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出貨需求,高雄市長陳其邁已向行政院長卓榮泰提議,以抽土填砂模式,仿效日港,造陸1,100公頃,作為長期策略需求的高雄國際機場基地。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國際機場南星外海抽砂造陸摘要

 因應美中科技和貿易戰、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出貨需求,高雄市長陳其邁已向行政院長卓榮泰提議,以抽土填砂模式,仿效日本關西和香港赤鱲角,造陸1,100公頃,作為長期策略需求的高雄國際機場基地。

 對此,專家評估,該案預估需要18到20年可完成,耗資約4,150億元,啟用後,南台灣無論是高科技產品或是客源,都可直飛歐美市場。

 據了解,陳其邁在11月下旬就向卓榮泰提出「高雄港洲際外海填海造陸,興建國際機場可行性初步評估」,新機場位置的規畫位於經濟部產業園區的南西南方位、高屏溪出海口的外海,劃設長方形土地,以抽砂造陸完成的基地,新建高雄國際機場。

 新建高雄國際機場,將透過抽砂造陸方式,填築長約4.8公里、寬約2.3公里的1,100公頃陸地,再以5.5公里的連外橋樑,連接機場與內陸,包括圍堤、抽砂、連外橋樑、地質改良及機場航廈等五大工程,試算總經費高達約4,150億元。

 其實早在30年前,高雄也有「填海造陸」新建國際機場的規畫,地方人士說,當時的戰略需求是,因台灣要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並以大陸為主要腹地,進行客運與物運的運送,後因兩岸關係轉壞而胎死腹中。

 如今,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重組加上南台灣半導體S科技廊帶的出貨需求,高雄國際機場的新建,才在此一時刻重啟。

 特別的是,從嘉義科學園區、台南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橋頭科學園區、楠梓科學園區、屏東科學園區,加上楠梓科技產業園區、林園石化產業園區等,台積電、日月光、艾司摩爾等國內外龍頭產業都已進駐,客貨從高雄國際機場進出的財務狀況已經截然不同。

 單是以2023年南科管理局轄內科學園區,將近有3萬噸貨物轉由桃機出口,約占當年整體出貨量的75%。科技業者表示,有少部分高科技產品透過小港機場出口,主要是根據下游客戶的指定,將貨物運送至亞洲的儲運中心、或是其客戶手上,但主要的出口區域仍以美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