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底,國內多家企業紛紛通報其公司內部系統遭到駭客攻擊,該事件導致了營運的嚴重影響。根據KPMG多年的觀察與研究,駭客之所以能順利入侵系統,主要是員工缺乏資訊安全意識,不小心點擊了一封看似讓人充滿好奇心,實則為偽冒的電子郵件。這樣的行為直接導致企業的資安控管大門敞開,造成機敏數據外洩。這類事件不僅影響了企業日常的營運作業,更對企業的聲譽造成了重創。因此,為有效因應此類攻擊事件,妥適保護敏感資料,關於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Architecture)的議題最近在國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零信任的核心理念是「永不信任,永遠驗證」(Never Trust, Always Verify),這一原則在當今多變且複雜的網路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標準,零信任要求企業在授予任何存取權限之前,必須進行包含身份、設備、網路及應用程式的驗證與授權,並持續監控所有資料的存取活動,這樣才能夠顯著降低資訊安全風險。以最近的美國總統大選為例,距離地球400公里的太空人,即便在太空站中,也能透過指定的設備及加密的網路進行投票。其選票已有特殊的加密防護措施 (Application Workload and Data),並且只能由已授權的人員進行處理,這其實就是零信任的一個簡單應用案例。
上述的零信任架構對於企業的防護看似十分完美,但必須指出的是,零信任架構絕非資訊安全的萬靈丹。儘管它能有效減少網路攻擊的風險,提升企業的合規性,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企業需要對現有系統進行全面的評估與改造,這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與時間,對於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尤其困難。
此外,企業文化的變革同樣不可忽視。員工的安全意識需得到提升,否則即使有再完善的系統,仍然可能因為人為的疏忽或貪圖一時的方便而導致安全漏洞。在推行零信任架構的同時,企業也應該持續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與訓練,提升全員對於資訊安全的重視與認識。
總結來說,零信任架構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資訊安全策略,但仍需謹慎考量各種潛在的風險與挑戰。企業應將零信任架構與其他安全措施相結合,與時俱進,持續更新其資安管控措施,才能真正達成資訊安全的長效管理,保護企業及其客戶的資料安全。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資訊安全環境中,唯有全面而靈活的策略,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