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8日公布人民幣(下同)6兆元的地方化債方案,儘管規模創史上新高,但仍遜於市場預期。多位機構分析師認為,積極財政政策還有施展空間,包括提高國債和一般債的限額、上調赤字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都是可能手段。
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地方化債「6+4+2三箭齊發」:一是2024年~2026年每年新增2兆元專項債限額,用於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合計6兆元。二是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兆元。三是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兆元,仍按原合約償還。
21世紀經濟新聞報導,對此中泰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財政政策手段還未全部出爐,國債和一般債的發行限額都還有拓展空間。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喻分析,預期今年不會再增發國債、調整赤字率,但在明年兩會之前,財政政策仍有增量可能。
她預估,今明兩年將會繼續發行特別國債以補充國有大行資本金,規模或達到1兆元。明年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至少在1兆元以上;此外,明年赤字率有望提高到3.5%,並加大逆週期調節。未來5年將繼續推出專項債支持地方政府和房市,規模至少4兆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未來進一步的增量財政政策仍有空間。明年財政政策則有五大增量空間:一是提高中央財政舉債和赤字率;二是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和投向領域,提高用作資本金的比例;三是超長期特別國債;四是加大對「兩重」(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與「兩新」(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上調後,預計年底前可能新增發行至少1.6兆元專項債,用於置換到期債務。面對11月、12月地方債再迎發行高峰,年底前中國人民銀行有望再全面降準兩碼以對沖,向銀行釋出約1兆元長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