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107孫彬訓/台北報導

資金流向防禦概念 醫療類股補漲可期

image
●保誠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左)與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右),出席保誠人壽公益夥伴感恩晚會,分享保誠的公益成果。圖/保誠人壽提供
資金流向防禦股 醫療後市補漲可期

 今年因資金集中追逐AI成長股,醫療股表現相對大盤弱勢,但近期資金逐漸流向防禦類股,醫療股表現落後大盤的差距已逐漸縮小,尤其健保、生命科學工具、醫療設施等股價表現轉強帶動。投信法人分析,先前漲勢落後的醫療股有機會受惠補漲,醫療產業股價2023年落後大盤約20%,後市補漲空間可期。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1984~2019年聯準會升息後第一次降息共出現8次,醫療產業有7次超越標普500指數表現,超越指數機率達88%,居各產業之冠。高盛預估科技、通訊、醫療產業股在首次降息前後3個月歷史表現不差,在啟動降息循環下,有利於醫療股表現領先。

 富蘭克林股票團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十億人受肥胖症所苦,GLP-1是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的激素,不只有減肥效果,臨床試驗也顯示在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展現潛力。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看好生技股有多個理由,包含基本面強勁且完好無損、生技公司估值具吸引力、生技業者集中火力在成功機率最高的項目上、許多疾病的治療需求尚未被滿足。生技股波動度向來高於其他產業,尤其是近期整體市況波動加劇之際,讓投資人既害怕接刀,又害怕沒跟到之後的上漲行情,不妨選擇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策略。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經理人李鈺涵分析,現階段次產業各具題材支持,包括阿茲海默症、減肥藥、RSV疫苗等皆具龐大市場規模,大型製藥公司也積極透過併購尋求成長機會,表現值得期待,建議透過生技相關ETF來參與。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簡秀君強調,今年許多大型藥廠的專利陸續到期,預計在今年降息的有利條件下,部分中小型醫藥股仍有被收購題材可以發酵,預料併購仍是生醫股價催化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