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史上最難預測的美國第47任總統大選,若無意外,結果將在本周內揭曉。比較各種民調,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的支持度在伯仲之間;加上美國獨特的選舉人團制度,沒人敢輕易斷言誰會勝出。各界唯一同意的是,今年這場最重要的選舉,將影響全球未來十年乃至更久的政經格局。然而,無論是代表共和黨的川普或是代表民主黨的賀錦麗誰主浮沉,美國新總統都必須處理以下三個重要議題:
首先,如何面對更加撕裂的美國。從2021年1月川粉攻占國會大廈,到今年7月川普遭到槍擊,都反映了美國社會對立的加劇。基本上,此現象源於美國民眾對近年來貧富差距擴大下的嚴重被剝奪感。
川普認為,美國長期被華盛頓少數菁英把持;這些信仰經濟全球化的菁英推動自由貿易,並將美國的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此舉雖然創造了美國經濟榮景,但這樣的繁華盛世犧牲的卻是美國製造業與基層勞工。以致美國勞工有如川普副手范斯自傳所述,面對沒有希望的未來只能唱著「絕望者之歌」。川普所代表的民粹主義,事實上是對華盛頓菁英、跨國企業等這些全球主義受益者的反抗。因此,川普提出以「新美國工業主義」為核心的「美國優先」,強調必須透過課徵高關稅等方式,才能迫使跨國企業將生產移回美國,並將「工作搶回來」,藉此喚醒失落已久的底層白人「美國夢」。
賀錦麗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然而她認為,經濟全球化雖然存在資本過度集中、分配不公等問題,但並非沒有修補的空間。因此,此次民主黨主打帶有強烈社會主義色彩的「機會經濟」,希望透過降低日常用品成本、協助小企業與家庭、育兒稅收抵免、降低居住成本等方式,訴求讓美國人有更公平的經濟機會。
也就是說,無論是被認為保守右派的川普,亦或進步左派的賀錦麗,主要訴求都在增加中產、勞工階級利益。然而,由於激烈選舉的操弄,以致美國兩個主要政黨支持者的意識形態日益僵固,致使由原本應只是路線之爭的內部矛盾,陷入到生死存亡的敵我矛盾。要如何面對更加撕裂的美國?這是新任美國總統無法迴避的責任。
其次,如何因應新形勢下的美中關係。從美國2022年10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來看,美國形成的跨黨派共識為:美中之間的競爭將面臨「決定性的十年」。為了避免陷入技術上落後中國、經濟上越來越依賴中國的雙重窘境,無論誰擔任美國總統,中國都是將是美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
然而,北京當局對美國的進逼並非毫無心理準備與因應策略。北京雖然多次強調,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兩強競爭對抗不符合時代潮流;中美關係的行動路線應「重返峇里島、通往舊金山」,落實中美元首去年峇里島會晤的「六不五無意」共識,但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
北京當局認為:一、貿易戰、科技戰,只是中美大國對抗的開端;美國無論誰執政,雙方已無法迴避競合的博弈;二、從長遠來看,貿易戰、科技戰對中國來說短空長多;中國可藉此倒逼改革,並加快建構一個「非美」全球體系;三、在評估中美綜合實力仍有差距的前提下,中方將採取與美國良好的經貿與外交關係的「以拖待變」策略;並透過穩住「友中」派、擴大拉攏「游移派」、打擊「反中派」的差別對待方式,減緩美國及其盟友的圍堵。
簡言之,短期內北京當局對美將以韜光養晦的懷柔戰略為主,不會升高對抗態勢。要如何回應北京的策略,並在與中國的互動過程平衡風險與機會,對美國新任總統來說,將是另一個重大考驗。
最後,如何建構去全球化下的全球經貿秩序。自從金融風暴後,美國多數民眾對無節制的資本主義不再信任,進而認為運作超過40年的經濟全球化體系應進行修正。因此,美國新任總統未來要面對的,是一個更重視經濟安全、更警惕自由貿易的去全球化時代。雖然要馬上解構既有的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並不現實,但可以預見,將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的生產回遷母國、同時透過資本和技術進行全球化鏈結的貿易保護新措施,將是未來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新布局。然而,在各國都強化維護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去全球化下的全球經貿秩序如何重構?將是身為全球霸權的美國總統重中之重的挑戰。
此外,美國新任總統還必須因應紛爭不休、且更加劇烈的地緣政治衝突。因此,雖然明天過後太陽一樣升起,但新世局將如何開展?全球將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