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主導全球市場,華府為阻絕中國大陸廠商在東南亞「洗產地」後,大舉進入美國市場,規避美國課稅,於是對越南等東南亞四國擴大關稅範圍,結果卻上演「貓捉老鼠」的戲碼。中企擔心川普若當選將進一步提高關稅,一方面削減越南的產能和裁員,另一方面大手筆在印尼、寮國投資興建新的太陽能設備工廠。路透指出,這些新廠規劃的能產,足以滿足美國去年一半的市場需求。
據機構統計,今年1~8月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數量為49.44億個,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7.6%,出口金額為226.67億美元。
路透4日報導,美國聯邦資料顯示,美國2012年起對中國太陽能設備徵收關稅以來,美國太陽能供應商進口量增加了3倍,去年達到創紀錄的150億美元。雖然2023年的進口幾乎沒有直接來自中國,卻有約8成來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四國正是中國太陽能廠海外設廠所在地。
中國製造商多年來一直在遷廠,但媒體卻是首次披露其最新階段是轉往印尼和寮國。路透為此在5個國家訪問了十餘人,包括中資工廠的員工、非中資公司的雇員和律師等。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芮恩希表示,「這是一場巨大的貓捉老鼠遊戲。遷廠沒那麼困難,廠房再次建好又可以投入(生產)。遊戲規則的設計總讓美國慢了一步。」
據SPV市場研究公司的資料,中國約占全球太陽能產品出貨量80%,其餘則由中企設在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中心負責,而20年前是美國主導該行業。
路透形容,中企轉移產能令越南感到「痛苦」。美國的最新關稅對越南太陽能行業產生最直接影響,部分製造商的總關稅因此超過300%。相對地,據美國聯邦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8月,印尼對美國的太陽能產品出口幾乎倍增,達到2.46億美元。去年前8個月,寮國還未向美國出口過太陽能產品,但是截至今年8月,出口額已達到約4,800萬美元。
太陽能電池是中國政府重點扶植和發展的產業之一,連同電動汽車、鋰電池,被稱為中國的出口「新三樣」,並且大量外銷,美國、歐盟皆祭出高關稅應對,以保護本土市場和自家業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