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甫公布9月景氣燈號,由熱絡的紅燈降為黃紅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也落至近半年最低,其實,這是不均衡發展的必然結果,毋需訝異。雖然不均衡已是老生常談,然而令人擔憂的是,9月所展現的不均衡又更上層樓,傳統產業復甦之路更顯顛簸。
景氣燈號是由海關出口、工業生產、股價指數等九項指標所構成,國發會將這九項指標的變化編成綜合判斷分數,以之對照燈號使景氣一目瞭然。9月綜合判斷分數驟降5分,景氣因此變燈,由紅燈轉為黃紅燈。雖然國發會認為國內景氣仍維持成長態勢,惟明眼人都知道,台灣經濟不均度之高已是舉世奇聞,這非僅會召來短期景氣疲態,也將埋下長期經濟不振的因子。
9月各業出口已說明了一切,總出口雖仍有4.5%的成長,但這全拜電子及資通產品成長11.6%之賜,其餘產業出口衰退者居多,機械、塑橡膠、化學品、運輸工具及紡織品等等,其出口年增率皆為負數,這不是一個月的情況而已,近兩年大抵如此,可謂隱憂重重。
也許有人會問,這麼多傳產出口動能疲弱,何以光靠電子資通就可以讓總出口創造佳績?原因很簡單,電子資通的出口占比在9月高達67.5%,如此當然能決定出口的榮枯,相反的,傳產的家數雖多,加總起來只占出口三分之一,如此之低,自然無法左右全局。這告訴我們,在不均衡的產業發展下,只看總出口已難以看出台灣的困境。
過去,電子資通占出口比重雖高,還不致高到如今這個地步,近十年這種三級跳的紀錄舉世罕見,從2015年的40.9%,跳至2020年的53.5%,再攀至2024年9月的67.5%,日後大概也沒有人能破台灣的紀錄。出口來自生產,生產需要投資,環環相扣,這使得台灣經濟不均度快速擴散、升高。在這個環境下,也許出口、生產、甚至GDP表現都很亮眼,但細看各業處境,已然是「一個國家,兩個世界」。
總體經濟學所關注的無非是成長、分配,成長會影響分配,分配也會左右成長,一個不均度較低的分配,可以促進經濟穩定成長,反之,不均度較高的結構則會讓經濟動盪。經濟史學家福克納(H.U.Faulkner)曾指出,財富過度集中是研究1930年美國大蕭條所不可忽略的要素。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也認為,財富分配不均度的擴大將導致金融體系不穩。歷史告訴我們,財富分配不均大多是源於產業發展不均,看看如今台灣產業發展不均的程度,再看看4月底主計總處所公布的財富差距高達67倍,台灣經濟不均度已如出柙猛獸,令人望而生畏。
事實上,經濟不均的副作用已經出現,根據國發會9月景氣報告,景氣領先指標雖連續11個月上揚,惟上揚幅度已由4月0.67%,逐月縮小至9月的0.07%,未來景氣難以樂觀,然而這只是短期的動盪,從長期而言,那就更令人憂心了。
近年我國出口、生產、投資的不均度逐年擴大,台灣經濟早已四面楚歌,但由於執政當局只看總出口、總生產、總投資就以為經濟成績屢創新高,甚至以為再一次創造經濟奇蹟,然而這只是表象,從9月的景氣變燈、領先指標轉弱即可明白,產業發展不均正在蠶食台灣經濟的活力,這才是9月景氣報告所傳達的重要訊息。
有鑑於台灣經濟不均日趨嚴重,占製造業受僱人數7成的傳統產業,由於只占出口三分之一,其情況難以反映在出口、生產、燈號等指標上,以致指標的變化與多數人的看法大異其趣,解決之道就是讓出口、工業生產、景氣燈號在原有統計之外,綜合傳統產業另編一個傳產出口、傳產生產指數、傳產外銷接單、傳產景氣燈號。如此一來,傳產的走勢一目瞭然,政府才會明白問題有多嚴重,產業政策也才不致於把錯脈、開錯藥。
我們建議執政當局,儘速責成各統計部門,就其所主管的業務,研編傳產分類的統計,如出口、工業生產、外銷訂單、受僱人數、總薪資、固定資本形成、GDP、景氣燈號等等,有了這些傳產活動的數據,視其逐月變化,政府施政才不致流於空談,台灣這一波不均度升高的危機也才有化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