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020黃有容/台北報導

新能源發展 明年聚焦三大類

地熱、氫能、海洋能2025明訂達成目標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三項再生能源短期目標與可能實績

 再生能源開發出現新進展。台灣再生能源兩大支柱,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持續推進之際,經濟部能源署指出,二次能源轉型以穩定型的再生能源為主,目前最佳選項為地熱,也納入海洋能與氫能,

三類再生能源均於2025年列出發展目標。

其中頗受期待的氫能,因屬全球未來能源的新趨勢,中油參與的兩個南部加氫站,預計2025年第一季揭幕。惟重點仍在於成本及價格下降的速度。

 能源署官員說明,較成熟的再生能源,例如太陽光電,屋頂型目標2025年達到8GW,在2023年就已達標,地面型目標12GW秉持「一地多用」策略,還在積極發展,也考慮將屋頂型占比調增;離岸風電部分,目前的挑戰在於水深30公尺的場址,已使用的差不多,要往更深的海域布建浮式風場,現已有風電業者投入。

 官員強調,光電與風電都受限天氣狀況,並非穩定的再生能源,穩定型再生能源首選為地熱。據能源署統計,至今年7月底止,台灣以併網的地熱裝置容量為7.29MW,與2025年20MW的目標還有段距離。開發或規劃中的裝置容量共59.46MW,分別有九處、24案。

 能源署指出,2025年地熱關鍵案場,包括台泥綠能1MW、宏崙1MW、太乙1MW、結元硫礦子坪4MW,以及中油土場二期4MW與中油土場三期5MW。台灣分別有裂隙型的宜蘭清水、仁澤,變質岩型的台東金崙,以及火山型的大屯火山三種地熱,目前看來會集中在火山型。

 由於大多地熱潛力位於超過3,000公尺深處,2026年後的目標,是引進地熱關鍵技術如EGS(增強行地熱系統)、AGS(先進型地熱系統)。

 除中油有超過3,000公尺的鑿井技術,台電也與台汽電、台灣倍速羅得(Baseload)、GreenFire Energy、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泰京一起打造國際地熱隊,目標明年10月完成地熱模型、未來在大屯山引進AGS技術。

 至於海洋能方面,官員表示,國際間較成熟的技術是潮汐發電,但會衍生生態問題,在台灣恐遇阻礙,而洋流發電、波浪能需有強大的結構技術。目前已不只一家業者參與波浪能案場開發,以科國際以中型浮子方式,最快在2025年內建置示範場域,最重要的浮子將是「台灣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