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金融服務當中,銀行保管箱是最單純,最不需要人力投入,也從來不需要刻意變化的項目,卻是都會區銀行分行用來維繫與長年老客戶關係,現在能搭配財富管理頂級客層,尊榮感最高的極低成本服務。
近期檢調深入政治圈查弊,就查到銀行的保管箱裡。確實也發現,政治人物會把不想被外界知道的東西,放進銀行保管箱裡,過程不必申報、不必登記內容物品,空間大小雖有點受限,如最大箱的長寬高61X38.1X25.4 (以彰化銀行為例)。就銀行的立場,把分行部份空間設計成保管箱出租,和客戶的合約寫的明白,彼此是租賃關係,保管箱裡的物品不在「保管」範圍之內。
然而,銀行保管箱的服務不是每家銀行、甚或每家分行都能提供,僅限於銀行的該分行為自有房舍,才能提供此項服務。近年來,許多銀行把自有房舍進行都更計畫,通知保管箱客戶領回保管箱內物品,並結束與客戶的租賃合約,引發都會區銀行分行客戶保管箱的搬遷潮。
台灣的銀行服務生態十分有趣,自有房舍的分行駐在地時間長久,「養客戶群」的成果具有累加效果,除了隔壁鄰居店家偏愛把每日交易現金就近存入,鄰近店家生意愈做愈大,該分行的金流生意就暢旺。還有,分行附近的公司行號及其員工也是客群來源,常常公司都搬走了、員工有其他高就了,還是會回到原來分行找服務,最明顯就是銀行保管箱,因為它們從來不改變,承租客戶也願意給付1,000元到10,000元之內的年租費,不輕易退租。
全天下都知道台灣有OVER BANKING的激烈競爭,但就銀行保管箱的業務在都會區中是「賣方市場」,完全由銀行方決定,包括價格、規格、使用方法。這情境,只有遇到需要此項服務的客戶才懂它的門道,像那些收到銀行通知保管箱服務將結束的民眾們,或是財富日漸增長、手邊多了些實體黃金珠寶,或是想要隱藏私密文件的政治人物等等。
有需要都會型銀行保管箱服務的民眾,可以詢問往來銀行,「哪一家分行有保管箱出租?」據有經驗者的說法,樂見銀行從不把客戶往外推,但提供的某分行地點可能交通不便利,也有告知你「在排隊等候空箱釋出的第300號」;也曾有銀行提供了一個地點佳、隨時可申租的空保管箱,只是前題要先存15萬美元進銀行帳戶,成為頂級財管客戶。這些現象足以讓民眾倒退三舍。
在都會區以外的金融機構分支,確實有更多的保管箱服務,非都會區的房舍成本低,分行空間分割為保管箱出租,租金收入的利潤也較高。然而近年來,掌握非都會區金融生態的農漁會信用部,不約而同調整保管箱租金作法,不向客戶收一大筆押金,改為每年年費制,部份因素是地方金融體系的現金過多,客戶的押金反而造成信用部的資金去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