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011社論

疼惜中華民國,應避戰重於備戰-不讓國防預算成無底洞

image
面對中共的軍事壓力,民進黨政府順應美國要求,一再增加國防預算,而為了掩人耳目,甚至用特別預算方式逐年編列,以掩蓋占比偏高的問題。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剛過113歲生日,總統賴清德在國慶演說中以「跨」為主軸闡述治國之道。我們誠心期待,在重中之重的兩岸關係上,賴總統也能「跨」越意識形態的鴻溝,以避戰取代備戰,為台海謀取真正的和平,莫令國人陷入如俄烏戰爭、中東衝突般的險境。

 新政府在520上台後,拉高備戰立場,排除「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因此明年度國防預算年增7.7%,總額達新台幣6,470億元,創歷史紀錄,占GDP比重也由今年的2.38%提高至2.45%。雖然該占比已高於多數國家,但台灣主要軍購來源的美國顯然不滿意,正在競選大位的前總統川普就口出橫言,指中共必打台灣,台灣的國防預算應該占GDP的10%。

對此,在野人士認為關鍵在於「凱子」軍購失血太多,體制內人士則辯稱國防預算金額遠遠不足,建議至少要比照以色列,將占GDP比重提高至5%。

 由於看法分歧,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已被立法院兩度退回。事實上,國防預算是無底洞,再多都不夠,但對於其他領域的支出則有排擠作用,所以多數國家都不願意或是不能夠足額編列。國防預算即使足額編列,也未必都能用在刀口上,一方面是所需武裝配備未必能夠取得,另一方面是貪圖肥肉者遍藏各個環節,像吸血鬼一樣從中撈取利益。台灣軍購爭議不絕如縷,近期更是連環爆,還有被騙取天文數字採購金額的醜聞,不僅虛擲人民的納稅錢,更影響國防的戰略與人民的安危。

 台灣的重要武器系統幾乎全部仰賴美國,先進武器炙手可熱,完全是賣家市場,而美國的對外軍售過程又極為複雜,台灣簽約的對象是美國政府,雙方簽署「議價書」後就啟動軍售流程,開始支付款項,以後再由美國政府與軍火廠商簽約,由美國政府為台灣代理人執行合約。在這過程中,台灣完全仰仗美國政府監督履約,處於被動地位,且沒有任何法律保障。

 由於買方的民進黨政沒有置啄餘地,所以常常吃大虧,比如在F-16V戰機採購案中,台灣五年已支付了新台幣1,650億台幣,原訂2023年首批交機,但一直推遲,迄今未到貨。據統計,美國積壓對台軍售已達200億美元,美國政府束手無策,民進黨政府則是不敢力爭。

 最離譜的是,所有相關軍售或軍援爭議都是由美國官方、智庫主動發掘,並經外媒報導,但民進黨政府第一時間不肯認錯,反而拿來進行認知作戰,歸咎為在野炒作「疑美論」以及大陸挑撥美台關係。各界深信民進黨政府對美軍購不但沒有審議機制,對於延遲交貨或是收到瑕疵品,沒有討價還價意願與能力,更沒有損害賠償契約,吃虧時無法討回公道。

 不過,對美軍購只是國防預算運用不當的冰山一角,整個國防戰略和戰術軍備需求都有檢討餘地。面對中共的軍事壓力,民進黨政府順應美國要求,一再增加國防預算,而為了掩人耳目,甚至用特別預算方式逐年編列,以掩蓋占比偏高的問題。美國各方咸認台灣需要更快地增加防衛支出,以便保持威懾力。若欲滿足美國要台灣展現自我防衛意願的期望,國防防衛預算起碼要提升到GDP的5%,等於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例高達43%。如此一來,政府將無法支社會福利、經濟發展、教育科學文化等多數領域的必要支出,政務勢必處於停擺狀態。

 以台灣的外部處境而言,國防預算的確不能太過短缺,但由於民進黨政府謀獨而激化兩岸關係,致使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加上美國政府一再敦促,所以這幾年不斷加碼的預算,幾乎已成無底洞的錢坑。

 由於絕對值差距太大,台灣無論如何擴增國防預算,金額都遠遠落在大陸之後,軍事實力差距隨而越來越大。在共軍全方位增強軍事能力並處心積慮制服台灣的情況下,無論台灣的防衛開支如何增高,也無論美國如何提供必要武器,台灣的防務必定還是漏洞百出,某些軟肋甚至不堪共軍ㄧ擊。

 盱衡全局,備戰固然不能輕忽,但更重要的應是如何避戰,回到兩岸同屬一中的正軌上,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尋求台海和平。須知,避戰是國防預算免於無限增長以及備戰反而造成引戰後果的較佳途徑,寄望執政當局能清明認識,並且知所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