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004社論

國發會人口推估三度延後發布,非明智之舉

image
人口推估報告每兩年公布一次,幾乎是政府人口政策的聖經,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歷來發布時間多固定在8月,今年公布時間一延再延,這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事。圖/美聯社

國發會每兩年發布一次的人口推估報告,過去都在8月公布,今年原本也訂在8月,後來延至9月6日,接著又延至9月30日,日前再延至10月31日之前,政府一再延後發布時程,也許是為讓推估更完善。然而,三度延後豈能不引來外界猜疑?事實上,這些日子質疑聲浪漸起,這項推估的公信力就因為三度延後發布,已然受傷害。

人口推估是不容易的工作,國發會近年的努力值得肯定,尤其查詢系統的建立,讓我國未來近50年的人口展望,一目瞭然,各項數據鉅細靡遺,甚至國際比較也盡數蒐羅其中,非僅有利於政府施政,也有助於外界了解少子化、高齡化帶來的影響有多可怕。

這份人口推估報告每兩年公布一次,隨著少子化比預期更嚴重,歷次推估也將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時程持續向前修,2008年估2027年才負成長,2012年修正至2025年,2018年再修至2022年,結果2020年就提前人口負成長了,藉由每兩年一次的修正,讓數字更接近事實,也讓我們了解4、50年後的情況會變得多嚴重,有提前示警的作用。

長期以來,這份人力推估報告幾乎是政府人口政策的聖經,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歷來發布時間多固定在8月,以此建立數字的公信力,此一公信力得之不易,可惜的是,今年公布時間一延再延,這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事。延後公布,很容易讓人猜疑,尤其台灣少子化日趨嚴重,如果月底公布的展望過於樂觀,縱使理由正當,仍會因為三度延後公布而遭質疑,20餘年來累積的公信力也將流失殆盡,如此甚為可惜。

事實上,從上次公布人口推估迄今已過兩年,檢視一下推估數和實現數就會明白,少子化比預期嚴重許多,例如上回估2023年、2024年出生人數14.6萬、15.9萬,結果2023年只有13.5萬,2024年(今年)恐怕連13萬都難保。再看上回推估今年生育率將達1.05(平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的嬰兒數),事實上,去年已降至0.865,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否則今年絕不可能達到兩年前的推估數,非僅達不到,還可能續創新低。

這份人口推估雖不是月月發布的統計,但其重要卻在一般政府統計之上,也因此其編算、公布的過程也是重要的,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所訂出的「政府統計的十大準則」要求統計數字從調查、編製到發布必須有一定秩序,不可任意變動章程、改變統計內涵或變更發布時間,以此而言,國發會此次人口推估報告三度延後發布,實非所宜。

這次人口推估為何要一延再延?國發會的公告說:「配合行政院業務整體規劃…」,最近一次回應外界的說明則表示:「為使人口推估結果更臻完善,本會正進行相關議題研議,期待以更好的方式公告。」綜合這兩次說明,往正面思考,此次發布的內容豐富可期,如此說來,這也是一件好事,行政院可能思及少子化日趨嚴重,今年龍年前八個月才生了8.6萬,全年恐怕比兔年的13.5萬、虎年的13.9萬還要少,因此延後發布是為了提出對策,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也許行政院、國發會此次延期公布,是真想有些作為,惟這一切仍待月底公布之後,國人才會明白這次推估和過去有什麼差別,到底豐富了哪些內容,又進行了什麼研究,行政院提出了什麼政策?然而,我們要說的是,即使最後端出來的報告和政策確實令人耳目一新,三度延後公布仍是不適當的,日後不宜再有此種情況發生。

最後,我們仍要鄭重指出,2018年《統計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其中最重要的是將統計紀律寫入第16條,其條文如此說:「各機關應預告統計資料項目發布訊息,除有重大情事外,不得任意變更,其相關規定由中央主計機關定之。」GDP、海關出口、工業生產、失業率、通膨率、景氣燈號等多數我們熟悉的統計,都須遵循第16條,惟人口推估並未在列管範圍,平心而論,人口推估係運用統計方法而得到的重要國勢推計,自應受統計法第16條的規範,為免日後再度出現今年這種一延再延的情況,國發會與主計總處應儘速協商,讓人口推估也納入統計紀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