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003文/簡立宗

德台攜手 展現協同效應

台灣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雙方關係仍日漸升溫,持續促進合作契機

image
 ●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蘭依樺博士(左一)表示,德台雙邊的合作,將可望推動智慧製造的進程更向前邁進。圖/德經處提供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博士Dr. Eva Langerbeck。圖/德經處提供
 ●今年國際半導體展德國館規模比去年擴大了40%,匯聚15家來自德國的知名企業參展。圖/德經處提供

2023年,德國依然是台灣全球第八大貿易夥伴,也是台灣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突顯了兩國在經濟產業面持續合作的重要性,即使面對全球經濟波動,雙方關係仍日漸升溫。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博士(Dr. Eva Langerbeck)表示,台德間的合作反映了兩國的優勢,也與全球技術、永續發展和智慧醫療保健的趨勢不謀而合,透過彼此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共享,將可以創造強大的協同效應,推動創新與經濟成長。

 「目前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台灣是半導體強國,其實台灣還有更多其他厲害的產業。」蘭依樺說,除了半導體,台灣其他產業在德國的能見度逐漸提升,這些對德國供應鏈來說都可能是相當好的替代方案。身為德國企業在台的最佳夥伴,就是要促進台德互相發現彼此的潛力與合作契機。

由於半導體、機械和再生能源產業的緊密合作,台德關係進展特別突出。蘭依樺說,另一個關注的重點是永續發展,包括再生能源和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實踐。台德亦積極擴展在航太領域的合作,兩國在技術和生產方面貢獻所長。在教育領域合作亦有所進展,藉由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在人才培訓促進知識傳授與新技能的發展,這對未來的勞動力提升相當重要。

台德合作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半導體等關鍵產業的需求持續增長。蘭依樺說,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7月發布的調查,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預計同比增長至少3.4%,將超過2022年創下的1074億美元的歷史紀錄。此外,2025年的預測顯示增長更強勁,銷售額可能達到1280億美元,打破2024年的紀錄,半導體的持續需求的持續增長,再次強調了雙方合作的重要性。

半導體合作進展神速

 「台積電和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在歐洲的投資,可以說是近期內也是長期以來最重受矚目的關鍵。」蘭依樺說,預估產能為4萬片12英吋晶圓,使用的是台積電的28~22奈米CMOS技術,這正是歐洲迫切需要的先進半導體。希望能在2027年之前完工,開始運轉。根據歐洲晶片法案(The European Chips Act)的要求,歐洲製造可以大幅縮短交貨時間,簡化物流程序,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在地生產也能減少對海運和空運的依賴。今年Semicon展會德國展館集結15家德國企業展示最新技術及解決方案,比去年有所增加,現在德經處已經著手規劃2025年的展會,報名相當踴躍。

 雙方共同研發計劃也有重大進展。蘭依樺說,例如,英飛凌(Infineon)在台灣成立「 先進汽車暨無線通訊半導體研發中心」。除了供應鏈管理有多元化的機會,人才交流和培訓計劃也大有可為,特別是在台積電的參與下,可望為德國公司在台灣的投資創造更多機會,因為可以就近台積電,彼此都可以受惠,強化兩國經濟的韌性。

德國公司在半導體、機械和再生能源等產業的供應鏈具有關鍵地位,對於相關發展貢獻良多。蘭依樺說,德國企業供應半導體產業所需的重要化學品,並積極藉由高層次的研發活動,推動創新發展。目前亦積極擴展在航太領域的合作,兩國在技術和生產方面貢獻所長。在教育領域合作亦有所進展,藉由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在人才培訓促進知識傳授與新技能的發展,這對未來的勞動力提升相當重要。

 德國多年來一直是能源轉型的先鋒,率先推動各項技術創新。蘭依樺補充,在早期規劃、健全的法律框架、技術創新以及社會集體對永續性的承諾結合下德國的能源轉型終能達到今日的成就,亦希望將期間所得到寶貴經驗提供給希望達到有意邁向能源轉型的國家。

在德國,化石燃料發電來到歷史新低。化石燃料在能源組合中的佔比降至35%,首次低於40%。台灣近年用電結構也有顯著變化。燃煤發電的佔比逐漸減少,天然氣和乾淨能源顯著增長。再生能源在台灣能源組合中的佔比去年增至9.5%,這顯示出在該領域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乾淨能源發展潛力大

 台灣與德國都致力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台灣尤其著重於降低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在氫能、離岸風電及整體能源效率等領域具有龐大合作潛力。蘭依樺提到,台德都將氫能視為未來重要的清潔能源。這是德國目前非常熱門的議題,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鋼鐵生產100%綠化計劃,就是依靠綠氫來實現。不管在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特別是在綠氫的生產、儲存和運輸方面,雙方有很大的合作潛力。目前除了台電去年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發電示範合作備忘錄,將協力推動氫能發展。去年台灣和德國簽署的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專注半導體、電池和氫能技術,也再次強調兩國共同推動關鍵技術的承諾。

離岸風電是另一個深具潛力的合作領域。蘭依樺說,德國在風能經驗豐富,為全球技術領先國家之一,有像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和諾德克斯(Nordex)等主要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台灣也有發展離岸風電的企圖心,規劃到2030年達到10GW裝置量。

德國公司不僅在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經驗豐富,在風電場維運亦有長足的專業知識。台灣致力打造本土供應鏈方面深具潛力,都將進一步鞏固雙方在再生能源的合作夥伴關係,也提供更多經驗和技術交流機會,可以善用德國的專業達成台灣淨零戰略宏圖。醫療保健是另一個現成的合作領域,尤其是在台德兩國都面臨人口老化問題。蘭依樺說,德國擁有眾多先進的製藥和生技公司,在生物相似藥和疫苗研究都有長足的優勢,在智慧健康應用方面亦有長足專業知識,可以協助台灣在相關領域研發能量的提升,可以運用於數位化醫療系統,提升醫療品質,幫助人們延長保健和維持自主生活。

 許多德國公司正在強化在台投資,比如博世醫療解決方案、默克和西門子醫療。德國醫療技術產業年產值高達400億歐元,台灣在人工智慧領域也進展快速,為這些領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蘭依樺說,台灣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表達對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如何將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導入醫療產業,包括生物技術和醫療技術。德經處目前正積極籌組醫療代表團,明年將帶領德國公司來台展示創新解決方案,希望協助台灣共同優化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智慧製造 共創競爭力

 談到能源效率,通常會把重點放在供應面。蘭依樺說,其實能源效率的提升也是重要議題,特別是在工業生產中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更是重要趨勢。例如,可以改良建築物設計,融入智慧技術以監控和優化能源使用狀況。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能源需求,還能進一步強化工業運作的韌性。德經處於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中舉辦智慧機械論壇,展示AI在產線中的應用,引起台灣與會者廣大迴響,顯示在智慧製造、產線節能及先進技術整合方面兩國合作的強大潛力。

德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領導者,特別是西門子等公司推動的工業4.0計劃,更是台德另一個合作重點。蘭依樺提到,德國在這些領域擁有先進知識,輔以其在高效能運作、低人力配置工廠方面的豐富經驗,能為台灣提供寶貴的見解和技術。此外,在德國,自動化和在生產流程中使用再生能源越來越普遍,有些產線甚至有將近40%利用再生能源。這對於台灣在應對人力短缺的同時,維持具競爭力的生產能力尤為重要。

另一個關鍵的合作領域是技能培訓、人才管理和勞動力交流。蘭依樺提到,德國和台灣已有如薩克森邦(Saxony)等地的交流計劃,但仍有進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間。例如,近期的台積電投資提供最佳良機,雙方可以進一步探索更深入的交流計劃,協助彼此更熟悉對方的職場文化。

此外,對於台灣公司來說,柏林軌道展(InnoTrans),一直相當重要的展會之一。蘭依樺說,因為軌道技術創新週期愈來愈短,現在幾乎全球各國都積極投資,台灣亦希望進一步投資交通運輸領域,將技術升級。今年是歷年來台灣參與柏林軌道展規模最大的一年。德經處還將為交通部安排訪問行程。包含台鐵、捷運局以及其相關機構都會有代表出席,並與柏林-勃蘭登堡交通部、德國鐵路公司、公共交通公司以及聯邦數位和交通部會面。

 「很榮幸能在此關鍵時刻來到台灣,尤其是在台積電對歐洲進行重大投資之際。」蘭依樺說,目前焦點都放在德台在半導體合作的進展,以及兩個經濟體如何牽動歐洲的半導體發展。「趁此氣勢,我們希望一股作氣促成更多合作案。」不僅要為德國投資者服務,也要協助台灣公司在德國的發展。「我的角色是盡最全力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服務加以促成,促進雙方科技及產業實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