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淨零建築,內政部2025年將提案修法,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符合建築能效規定,目標2050年全台100%新建建築物、超過85%既有建築物要達「淨零碳建築」,是否會因此推升營建成本和房價,內政部現正持續與業界溝通,根據興建社會住宅的經驗,對造價的影響其實並不大,應該不至於造成房價的波動。
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26日解釋,法律對於建築外殼的隔熱系統本就有一定規定,綠建築增加成本多落在家電設備部分,現在多數住宅都使用LED照明設備、一級節能空調設備,以及瓦斯爐等家電,就可以達到節能要求了,計算出來增加的成本真的不明顯。
與此同時,農業部門則將提前10年達到淨零排放。農業部指出,農業部門是碳匯來源,台灣可望提前於2040年達到農業淨零排放,增匯達到1,000萬公噸,且現階段農業綠電已有額外近10億度電提供工業使用。單年來看,全國農業金庫永續生態放款餘額73.34億元、新貸放148件。
在綠建築上,內政部將透過公有社會住宅帶頭節能減碳、鼓勵民間建築能效改善等措施雙管齊下,目標2050年全台100%新建建築物、超過85%既有建築物達淨零碳建築。內政部長劉世芳說,所有社會住宅率先全面導入建築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取得綠建築標章,因此,原本預計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全數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將於2026年提前達標。
劉世芳指出,地方興建社會住宅預定自2025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至2024年底,12萬戶社會住宅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至2032年底,社會住宅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民間新建建築部分,則需盡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
至於數量龐大、推動較為困難的既有建築,民間部分先採鼓勵及獎補助方式,王榮進說,針對都更和危老,依綠建築標章等級不同,給予2%到10%的容積獎勵。公有方面,劉世芳解釋,已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編列4億3,800萬元補助中央及地方政府,辦理改善能效、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量達到9,66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