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6日舉辦第十三屆院士會議,提出「臺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內容涵蓋五大策略: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制定AI治理規範、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培育AI跨域人才、促進國際合作共創,以加速建構百工百業AI化生態鏈。
生成式AI已從前瞻技術研究跨入產業落地階段,工研院院士會議以「臺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為主題進行討論,盼融合人本思維與科技創新,以AI推動產業轉型,提升整體競爭力為願景,建構百工百業AI化生態鏈,打造台灣為全球AI價值共創夥伴為目標,以此提出產業生成式AI發展的五大策略。
其中,「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為依產業別建立具有台灣特色領域的中文語言模型(sLLM)。「制定AI治理規範」,強調平衡科技創新與風險管理。「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則要建立共通資料庫以促進資料互通,整合基礎設施資源,強化資料共享,協助中小企業解決AI算力需求及提供所需資源,並規範資料中心之電力使用及用水控管等,促進環保、節電及產業永續發展。
此外,「培育AI跨域人才」,則推動以人為本AI教育,提升AI素養及驅動創新應用發展,並擴大國際相關優秀人才來台。「促進國際合作共創」,是擴大創新研發國際合作結盟,提升全球市場及在地競爭優勢,引導在地產業進軍國際化市場。
院士也強調「AI產業化」、「產業AI化」重要性。在「AI產業化」,院士們建議工研院可積極輔導企業找到獲利模式,孵育AI新創公司,讓工研院成為臺灣AI新創搖籃。「產業AI化」部分,院士們建議廣設百工百業AI化中心,針對個別產業AI化轉型需求,透過整合產業知識與AI技術,協助中小企業創新營運模式及加值應用,加速其AI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