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903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避監管 科技巨頭牽手AI獨角獸

image
科技巨頭改變策略,藉由和AI獨角獸簽約來吸收人才與技術,規避市場壟斷嫌疑。圖/freepik

 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過去為了搶得AI市場優勢不惜重金收購新創公司,但近日各國政府加強監管,科技巨頭紛紛改變策略,藉由和AI獨角獸簽約來吸收人才與技術,規避市場壟斷嫌疑。

 谷歌在8月初宣布AI新創公司Character.AI共同創辦人沙席爾(Noam Shazeer)及狄佛雷塔斯(Daniel De Freitas)將加入谷歌AI事業DeepMind,且兩人原先在Character.AI帶領的研發團隊也將有數人隨之加入谷歌。

 谷歌與Character.AI簽下的協議除了人才轉移之外,還包括一份非獨家技術授權協議,讓谷歌能使用Character.AI開發的大規模語言模型(LLM),而Character.AI則能獲得谷歌提供資金繼續推動AI研發。

 沙席爾與狄佛雷塔斯過去曾是谷歌員工,當年就是負責AI研發。兩人在2001年離開谷歌後聯手創立Character.AI,雖然至今公司尚未獲利,但去年預估市值已達10億美元,晉升獨角獸新創公司之列。

 谷歌拉攏兩人回鍋,是因為AI市場競爭日漸激烈,但近來科技巨頭又被各國主管機關盯上,任何購併交易都可能遭到政府調查,於是只好採取其他手段在不購併的情況下取得AI新創公司的寶貴資源。

 亞馬遜在今年6月也採取相同策略,與AI新創公司Adept簽約合作,讓Adept創辦人盧安(David Luan)帶著一票研發人員加入亞馬遜通用人工智慧(AGI)部門。

 2022年由OpenAI及谷歌前任工程師創立的Adept致力研發AI代理人,能代替使用者在電腦上執行各項任務,創業後隨即獲得微軟及輝達投資,去年預估市值突破10億美元。

 在科技巨頭狂鑽法規漏洞之際,主管機關也不是省油的燈。今年7月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宣布將對微軟雇用AI新創公司Inflection創辦人蘇里曼(Mustafa Suleyman)及多數員工一事展開初步調查,釐清此舉是否等同企業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