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29文/傅沁怡

高資產族透過股利節稅 投資KY股最有利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審計部最新報告指現行股利所得課稅制度,讓高股利所得家戶的有效稅率降低,不利所得重新分配。事實上,股利所得和存款利息不同,在收息的同時可能面臨本金投資減損;且透過股利所得合法節稅,不限於富人,小資族一樣可用,對大戶來說反而是投資KY股更省稅。

 2018年因政府廢除兩稅合一,股利所得改採分離報稅以及合併報稅二擇一。投資人如果選擇合併申報,股利納入綜所稅計算,但可扣除股利抵減稅額(按股利金額8.5%計算、每戶上限8萬元);分開計稅則是就股利收入採28%單一稅率計算。

 舉例來說,如果某甲是專職存股族,以賺取股息維生,沒有其他收入,某甲每年股息收入100萬元,選擇合併申報的話,某甲即是以這100萬元的收入扣除合法的免稅及扣除額後,計算出稅金,再扣減最高8萬元股利抵減額,理論上還可以退稅。

 但某甲如果選擇分離報稅,則其所得稅額為零,但股利所得的稅金為100萬元的28%,就是28萬元。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和某甲一樣是存股族,以年薪千萬元的高階經理人為例,適用40%最高所得稅率,一年股息收入250萬元,此時這250萬元股息如納入所得稅計合併計算,等於用40%稅率的所得總額變成1,250萬元,但股利抵減最多僅能扣8萬元,選擇分離課稅就會較划算。

 從相關例子可以發現,如何選擇股利所得申報方式,取決於申報人的薪資、納稅級距和股利所得金額等,在現行的「二擇一」制度下,納稅義務人(投資者)可以試算應納金額,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申報。但一般而言,所得稅級距愈高者,採分離課稅相對有利。

 至於審計部的論點,是以薪資所得和股利所得5,000萬元比較,如果是有5,000萬元股利所得,有效稅率為28%,但若是5,000萬元薪資所得,有效稅率則是約38%,進而認為股利多者、繳稅反而變少,且勞動所得負擔的租稅高於利本利得。

 但這樣計算方式未必能真實反映高所得者的稅金,且如果高所得家庭是投資KY股,相關股利屬於「海外所得」,會計入個人最低稅負制,也就是股利收入如低於100萬元免申報,100萬元以上才要申報,且免稅額現為750萬元、稅率20%。

 以前面股利所得5,000萬元的例子來看,如果這5,000萬元都是來自KY股,有效稅率將降至20%。在財產配置方式、適用稅率等前提都可能各自不同的情況下,很難定論現行股利課稅制度對什麼族群最有利,只能由納稅人自行選擇最利己的投資管道和報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