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29呂晏慈、杜蕙蓉/台北報導

BTC閉幕提25良方 AI賦能生技 台灣製造→台灣創造

籲結合民間及各大公私立醫學中心,以大艦隊方式行銷國際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BTC瞄準三大議題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28日落幕,諮詢委員共提出25點建議,包括鼓勵新藥研發及製造從「台灣製造」升級為「台灣創造(CIT)」,利用AI優化新興藥物開發,結合民間與各大公私立醫學中心成立數據服務公司,同時加速去連結後的數據應用於產業。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台灣擁有強大的ICT(資通訊)產業實力,但多年來電子大廠紛紛跨入ICT與醫療,卻總是不見國際發光的顯著效益;賴清德總統積極打造的「健康台灣」目標,即是希望產官學研醫界,能夠加速加速鏈結ICT、醫療和健康數據服務,創新開發的產品,除了照顧國內民眾,也能行銷國際。

 今年諮詢委員針對智慧創新、生醫永續、健康台灣三大議題提出25項建議,囊括AI賦能應用、醫療資訊與健康數據、精準健康及全人健康照護、人才和資金、落地發展及市場准入、國際鏈結與市場布局等六面向。

 諮議委員代表、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表示,應利用AI優化新興藥物開發,強化轉譯研究,加速藥物研發效率,並結合民間力量及各大公私立醫學中心成立健康數據服務公司,落實全民健康。次世代醫療資訊(HIS)系統是推動智慧醫療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但為平衡產業需求和隱私保護,建議參照國際標準,建立非遺傳基因資料之去識別化標準及法規規範,加速去連結後的數據應用於產業。

 面對人才與資金議題,諮詢委員提出,建議政府持續提供誘因,如降低風險係數、資本適足率(RBC),鼓勵金控、銀行及保險業資金挹注生技醫療產業及相關創投或私募基金,並鼓勵各大公私立醫學中心直接或間接投資生技醫療產業。

 諮詢委員也表示,應讓智慧醫材以健保沙盒、納入暫時性給付等模式進入全國醫療院所,政府可提供誘因吸引國際大廠、生技公司,使台灣成為世界優質的臨床前轉譯中心,嘉惠有急迫用藥需求的病患。全球供應鏈正進行重整,政府應運用配套優惠措施,如CDMO及CRO做境內及跨國合作或併購,鼓勵民間成立私募基金推動,同時鼓勵以「台灣創造」為核心推動新藥研發製造,並行銷國際。

 新藥研發及製造上,則鼓勵從台灣製造升級為「台灣創造」,強化轉譯研究、研發創新產品、建立國際品牌;也鼓勵大型科技/醫材公司進行系統整合,以大艦隊、大聯盟方式行銷國際,並讓領頭者得享有配套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