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25文/譚淑珍

新光國際投資董事長林伯翰 早稻田花甲新生 重續台日研究夢

image
●新光國際投資董事長林伯翰。圖/本人提供

 今年,早稻田大學唯一錄取來自台灣的博士班學生,是新光國際投資董事長林伯翰,他也是由三三會推薦、且被早稻田大學博士班接受的第一人,當然,他也將會是早稻田大學歷年博士班中,少數幾位數得出來的「花甲」新生。

 即將耳順之年,再次踏入校園,還遠赴東瀛「取經」,不免令人好奇,況且,林伯翰不但讀過日本的慶應大學、也已修得明治大學的碩士學位,在離開校園30年、都到了耳順之年又要到早稻田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難不成是要「收集」各大學的「校徽」嗎?

 說起林伯翰「花甲之年去讀書」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但過程卻有點漫長。故事主要是因為台日學制不同,日本的學制是,碩士班其實就是博士課程的前期,博士課程後期就是外界熟知的博士班,而林伯翰當年未能完成博士班後期課程,是因為修習完前期課程後,他的指導老師就過世了。

 指導老師過世,林伯翰說,也不是不能換指導老師,但就是有點麻煩,加上當時有各種主客觀因素下,只能先「中斷」課業的研修,從此,林伯翰心中總是有著「有件事還沒有完成」、也總是有著「應該要把博士後期的課業完成」的想法。

 當林伯翰終於下定決心再「回首」時,已是30年,當年與林伯翰有關的老師們幾乎都已經不在明治大學了,再回到明治大學的可能性幾近於零,那要如何完成後期的課程呢?

 就在林伯翰苦思百想時,腦中閃出「早稻田」三個字,會想到早稻田大學自然是與國內有不少企業是早稻田大學的校友,當然也是因為早稻田是日本私立大學中最好的。

 沒想到,當林伯翰透過早稻田大學台北中心探詢時,早稻田大學不但對林伯翰的學經歷極感興趣,而且還很鼓勵,並為他找到什麼都可以研究的社會科學研究院,好讓他完成博士後期課程。

 更沒想到的是,當林伯翰提出申請後,早稻田大學從學經歷中發現他是三三會的會員,而三三會去年5月時與早稻田大學簽定可「推薦入學」的MOU,結果,三三會也願意幫他推薦,於是在他的申請函中又附加了三三會的推薦。

 所以,故事說來簡單,過程卻是歷經一年半的時間,若要追溯整個修習時間則是歷時30年,然而,若比起林伯翰的研究論文,不管是一年半,還是30年都只是歷史長河裡的一粒沙礫,他的論文題目是「台灣之道」,從400年前荷蘭時期的台灣談起。

 林伯翰以「台灣之道」為研究題目,目的是希望透過他的論文,能夠讓台日雙方實際瞭解台灣過去發生了什麼,今天又有什麼,以及未來的發展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台日雙方瞭解過去、今天與未來的合作,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的結果。

 當然,林伯翰也希望他的研究,能夠成為未來想要繼續研究台灣、日本的人,能夠參考的一本書、一個平台,甚至是可以繼續延續、發展下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