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20文/張秉鳳

鋰電池循環再生產業 市場前景樂觀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開拓、連結相關產業的上中下游,期待技術精質化,並進行國際交流

image
 ●理事長陳奕潔(左五)帶領協會推動建構本土鋰電池循環再生產業,一個健全完善的產業環境。圖/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提供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2023年成立,首任理事長陳奕潔上任後即積極奔走,整合國內外產業與市場資源,反映產業心聲,提供政府產業政策建言,力促台灣鋰電池循環再生產業邁向良性發展與茁壯之路。

 減碳趨勢下,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及企業ESG責任,歐盟預計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台灣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機車,鋰電池裝置在電動載具、儲能使用越來越多,預料將呈現快速躍升成長。通常鋰電池使用壽命約8到10年,儘管市面上大部分電動車電池仍未達使用汰換年限,預估10年內必將迎來一波汰換潮。

 協會理事長陳奕潔指出,目前台灣鋰電池回收再生產業實際回收量規模尚小,但電池回收貿易者卻不斷增加,在國內鋰電池回收再生相關產業規範未臻成熟嚴謹下,導致原本資源就不多情況下,卻一直將資源輸出國外,無法有效將廢電池資源留於國內,導致國內循環再利用資源的匱乏,無法架構出相對具市場經濟規模的產業環境。這方面亟待政府相關主管單位,提出相對應的完善政策與辦法。

 陳奕潔表示,有效循環電池生命週期是未來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打造ESG的重要指標,電池回收利用除了可彌補資源緊缺的棘手問題,也可降低原生礦山資源開採,對環境帶來的衝擊與破壞,更友善自然環境,協會對於未來鋰電池回收再生市場前景,持正向及樂觀的態度。

 由於目前台灣鋰電池回收再生產業鏈尚處於單打獨鬥狀態,沒有系統性的整合各環節資源,因此難以形成具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隊。因此,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積極開拓、連結相關產業的上中下游,將產官學研串聯起來,期望透過交流把技術精質化。並結合台灣電池協會,進行國際交流互動,從日本、韓國、美國到澳洲。

 陳奕潔說,協會也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如何把廢乾電池、生活中的廢鋰電池、手機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回收給合法的業者。經由合法專業的處理技術,將鋰電池回收、處理及精煉,重要關鍵材料循環再生利用,形成產業閉鎖循環系統,也提升台灣鋰電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減少地球遭受二次污染。

 陳奕潔強調,目前台灣廢鋰電池回收、處理及關鍵材料循環再生利用,面對5項問題,亟待政府主管機關積極協助解決:1、現今台灣廢鋰電池回收後多直接銷往國外,國內量體小,不敷閉鎖循環成本。2、梯次利用與周邊設施(如充電樁)尚未普及化,量體無法做大及去化流向也不明。3、廢鋰電池再生料相關認證規範尚未建立,影響產業正常發展壯大。4、缺少完善鋰電池履歷,影響後端業者處理成本及國際競爭力。5、國內鋰電池產業回收編碼尚未統整,不利目前回收實務作業,造成資源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