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18陳碧芬/台北報導

醫療永續 台灣三缺口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最新公布 「台灣醫療體系的永續性及韌性」報告,依國際研究架構檢視台灣醫療體系,發現有群體健康、環境永續發展等七大領域尚待改革,且邁向永續醫療時曝露三大缺口,排名第一的是,國家醫療領域缺乏政府最高層級的策略規劃、部會間協調不充足,資料蒐集和解讀呈現孤立化、分散化。

另外兩項缺口,分別為:二、醫療體系量能的財務和運作投資不足,造成專業醫護人員短缺和過勞;三,營運層面缺乏以患者為中心的協調,使醫療體系優先考量服務數量,而非照護品質。

 亞堅會董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學位學程特聘教授詹長權表示,總統大選時,兩位醫師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政見,都提到要將GDP的8%投入醫療支出,醫療體系改革的議題,列在國家重大政策辯論的最前線上。但台灣醫療體系運作核心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並沒有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時,使台灣免除其對人民生命的傷害,現在是抓出核心問題、適時改正的時候,台灣的醫療體系必須更具有韌性。

 為使台灣將醫療體系轉型為永續、公平且有效率的模式,此份報告點出台灣醫療體系三大缺口外,並提出三項建議:

一,政府可強化醫療體系以實證為基礎進行治理,對衛福部來說,應開啟相關人士之間進行開放對話,建立全國對健康策略的共識,在短期優先考量和長期目標之間取得平衡。

 二,應分配額外的財政和人力資源,至醫療體系中的相關人士,提供必要的誘因,並培養相關能力,以便滿足日益增加的醫療保健需求。

三,實施多管齊下的策略,在營運層面上改善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每項政策提案都需要國家預算額外編列財務資源。政府不僅須制定具永續性的計畫,為全民健康保險提供資金,也要向社會大眾解釋這類計畫背後的成本效益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