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09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巴黎奧運 恐難逃奧運經濟魔咒

image
法國政治不穩定和治安問題,許多民眾望之卻步,奧運觀賽人潮,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強勁。圖/美聯社

為期17天的巴黎奧運(7月26日至8月11日)已進入尾聲,本屆除了破天荒地在戶外舉行開幕式外,還標榜是「最綠、最時尚及最守財務紀律」的奧運。

奧運會收入來源主要有轉播、門票收入、贊助費和特許產品(許可證費)等;而支出項目則包括體育場館重建、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舉辦,以及食物服務和勞動力工資等營運費用。身為主辦國的法國對財源收支表示樂觀,並預期可提升經濟成長,但事前打的如意算盤,最終真能擺脫歷屆的「奧運經濟魔咒」(Olympics Economic Curse)嗎?

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迄今已歷128年。全球許多國家爭搶舉辦國際運動會無非是想藉此提升其「國家形象」與「國際能見度」,前者猶如公司的聲譽,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卻有其不菲的價值,對該國國民也會產生自豪感,信心及樂觀情緒;後者則俾利於提振觀光收益、帶來急需的基礎設施改善,並有助於房地產價格、創造就業機會及促進經濟成長。

■希臘辦奧運搞到破產 日本慘遇疫情大失算

大部分主辦國在奧運前不惜舉債、擴大基礎建設投資、大興土木,希冀帶動數以萬計的觀光人潮及內需消費,刺激經濟成長。然事與願違,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舉辦奧運的好處被誇大了,結果背負鉅額的債務。其原因在於奧運過後,人去樓空,熱潮難以延續;復又投資銳減、大筆債務待償還,經濟反而下墜。

研究顯示,自1992至2016年的七個主辦奧運的國家,當中有四個國家在奧運結束後,隔年經濟成長率確實低於奧運當年。尤其,希臘在2004年舉辦奧運後留下數十億美元的債務,終致財政破產。而美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當年經濟成長率3.8%,隔年成長至4.4%;2012年倫敦奧運會不僅為英國帶來價值99億英鎊的貿易與投資增長,全年經濟成長1.48%,次年成長率更上升至2.14%,並未出現「奧運經濟魔咒」。2016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夏季奧運虧損近20億美元,但經濟成長率由當年度的負3.5%成長至次年的1.0%。2021年東京奧運則因為疫情干擾延期加上閉門舉辦,沒有門票收入,實際成本高出預算甚多,虧損大約8億美元。

 2022年,法國GDP規模排名全球第七,在歐洲僅次於德國及英國,去(2023)GDP成長率為0.9%,且公共赤字占GDP的4.9%,大幅超出政府設定目標。全球各主要機機構預估法國今(2024)年GDP成長率將低於1%。馬克宏政府對於主辦此次奧運信心滿滿,認為可擺脫「奧運經濟魔咒」。

■法國自信能靠奧運賺錢 但實情不樂觀

據目前有關單位估計,巴黎奧運旅客支出和政府基建投資將可挹注超過100億歐元於法國GDP,讓第三季GDP增加0.3%,並創造18.1萬個就業機會。巴黎奧運的預算支出預估至90至110億歐元,比過去里約奧運、倫敦奧運或東京奧運花費來得少。至於巴黎奧運會贊助收入,有望達到12億歐元,這一數額較東京奧運會增加60%。另據巴黎旅遊局估計,遊客在奧運會期間的消費將達到約26億歐元;而且奧運賽事的1,000萬張門票中,已售出970萬張,成為奧運史上票房最好的賽事。

上述預估看似一片樂觀,但有論者卻認為,實際支出通常高出預算,再加上法國政治不穩定和治安問題,許多民眾望之卻步,奧運觀賽人潮,可能會讓原本遊客延遲、甚至取消他們的行程,整體效益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強勁。管見以為,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特別在政經動盪的年代,如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中、德等大國經濟成長放緩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恐讓巴黎奧運難以擺脫「奧運經濟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