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808詹婷怡■律師、NCC前主任委員、台灣數位信任協會會員

透過非營利組織 建立數位信任與制衡詐騙

image
 ●非營利組織在防詐的戰役中占據著獨特的位置。與盈利企業,或政府機構不同,非營利組織圍繞著一致的使命,更能展現中立、創新以及敏捷的步調。圖/本報資料照片

還記得輝達執行長黃仁勳5、6月在台灣引起的旋風嗎?這陣旋風不僅為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鏈注入一劑強心針,卻也在社群媒體上刮起假冒黃仁勳的詐騙廣告旋風。

 根據全球防詐聯盟(Global Anti-Scam Alliance,下稱GASA)指出,全球因詐騙每年損失超過一兆美元、影響四分之一的人口。隨著詐騙烽火延燒全球,甚至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作為反制方的防詐陣營,除了政府與企業的角色外,集結公民與社群力量所自發性組成非營利組織(NPOs)也扮演重要的第三方角色。放眼全球,由歐洲萌芽的GASA為最具規模且最具代表性,究竟他們是如何招募各國專家自願加入,又是如何帶著熱血持續投入這場戰役?

■非營利組織(NPOs)在防詐工作中的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在防詐的戰役中占據著獨特的位置。與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或受制於官僚體制的政府機構不同,非營利組織圍繞著一致的使命,更能展現中立、創新以及敏捷的步調。以GASA為例,成員包含跨國網路公司、退休FBI官員、犯罪學教授、國際組織,甚至Netflix影集《Tinder詐騙王 》故事內真實的受騙者也正在組織內擔任理事,相關背景與自身經驗皆有助於推動組織運作。

 根據GASA和Gogolook發布的《2023年亞洲詐騙報告 》,超過6成的民眾每周至少遭遇一次詐騙,個資外洩、身分偽冒事件頻傳,導致社會對「數位服務不信任」的氛圍。然而,由非營利組織發起倡議,集結企業、政府和民間自願者的資源與力量,共同組成對抗詐騙的聯合陣線。這類的合作夥伴關係,通常能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平等關係上,透明且聚焦於共同目標,不受單一立場或利益結構而左右。

 在數位安全議題成為各國政府重要政策後,更加容易吸引大型跨國企業加入,擴大影響力與倡議聲量。近兩年內,Google、Meta、Mastercard陸續加入GASA,凸顯非營利組織在推動數位信任與防詐議題中的重要性。

■台灣需緊跟國際趨勢 群策群力成立在地協會

 在台灣,有許多親身或家中親友遭遇過詐騙的群眾。舉例來說,在社群媒體中,有一個名為「全民反詐騙通報中心」的社團,超過4萬名成員,每天都有數十則貼文分享最新的詐騙手法,相互發問與交流。而這樣的自發性的關注詐騙的群體絕非少數。

 面對AI科技的蓬勃發展可能會導致整個數位環境的信任危機,甚至助長詐騙蔓延。因此,在世界經濟論壇中,提出「數位信任 」的目標,並發展出框架與客觀評鑑標準的雛形,圍繞在「安全性與可靠性」、「問責性與可監督性」、「包容性、道德感和負責任使用」三大指導原則,涉及資安、公平、透明度與可救濟性等七大面向。包括新加坡、荷蘭等國政府都已積極投入,確保數位經濟和智慧城市在發展的同時,數位信任能夠受到重視。

 因此,台灣應能夠透過非營利組織為起始,串起各界對「數位信任」議題的關注與影響,推動政策與規範面的作為,促進企業在合法、法遵、自律等面向合規,在數位環境中帶給民眾更多安全保障。面對台灣詐諞的威脅不斷加劇,已有多位民間專家挺身而出,推動「台灣數位信任協會」的成立,以提升數位環境中的信任與安全為宗旨,將成為台灣第一個重點關注於「數位安全」與「詐騙防治」議題的非營利組織,踏出關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