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30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中共20屆三中《決定》 對全球經貿的影響

image
中共20屆三中《決定》,其揭示的發展目標與遠景,勢必對全球經貿造成重大影響。圖/新華社

眾所矚目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7月18日落幕後,21日即公布共兩萬多字、15個部分、60條的《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綜觀《決定》內容,雖然多為中共二十大路線的延續,且都是綱領性敘述、並未指涉具體政策。但各界要關注的是:此次公報隱而未顯的三大訊號,將對全球經貿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訊號一:宣告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沉痾進行全面修補

 被視為18屆三中全會「2.0」版的20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強調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個看似平常的敘述,隱含的重大訊息即是:習近平主政下的主旋律將由「興利」轉向「興利」與「防弊」並重。化約的說,即是要修補1978年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快速發展路線所帶來的諸多弊端,例如發展不均、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因此,20屆三中之所以更強調頂層設計,而非有如歷屆三中全會以經濟路線為主,即是中共認為:歷經40年的發展,大陸已到了必須全面修補多年沉痾的時刻。也因此中共才會一再強調,改革已到深水區,「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訊號二:宣告將對「世界工廠」內涵和角色進行重大調整

 中共一再強調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18屆三中時提到大陸經濟體制存在問題包括市場秩序不規範、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等。20屆三中則認為,大陸現存經濟體制主要問題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較多、內循環存在堵點。

 基於此,在「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原則下,中共一方面將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服務業占比;一方面則將基於「經濟高質量發展」原則加速產業升級,讓「中國製造」不再是低劣產品的代名詞;與此同時,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進而從「中國創造」邁向「中國品牌」。換言之,意味大陸「世界工廠」的內涵和角色,將面臨重大調整。

 ■訊號三:宣告做好中美科技脫鉤斷鏈的最壞打算和最好準備

 自20大以來,中共不斷強調「發展」必須兼顧「安全」。此次三中全會延續20大以來的論述,但更明確指出要透過「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等方式「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也就是說,面對歐美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升級,以及從「小院高牆」到「大院鐵幕」的科技圍堵升級,中共20屆三中等於是再次宣示:大陸已做好與西方科技脫鉤斷鏈的最壞打算,同時也做好建構自主供應鏈的心理準備。可以說,20屆三中可視為中共為未來國際情勢所做的防禦性布局;亦是建構一個促使世界更依賴中國、但減少中國對世界依賴的經濟全球化體系的戰略關鍵時間點。

 雖未有太多驚人之語,但20屆三中勢必造成全球經貿圖像的重大改變。

 綜上所述,可以這樣理解:20屆三中是中共推動的國家轉型計畫;可以說,這是大陸一次全面性的「轉骨」。因此,市場「放得活」是基本要求,政府「管得住」是不變原則;但這不代表路線左傾或右傾,而是在維持治理穩定性、執政合法性的大前提下,務實又辯證地審時度勢,基於歷史唯物論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而這條被中共標舉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對全球經貿影響如下:

 首先,企業在大陸賺取超額利潤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下,中共仍會透過例如要素市場化改革調動企業積極性;但基於「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下,未來在陸經營企業,必須更重視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等企業社會責任。

 其次,特定產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與市場機會。基於高質量發展,未來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新興產業,以及元宇宙、腦機介面、量子資訊等未來產業,將在「新型舉國體制」下獲得更多大陸的政策支持與資源。與此同時,融合數位化、科技化且與實體產業結合的服務業,基於同樣地理由,將獲得更多發展契機。

 最後,中美科技加速脫鉤下,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將是一個難以回頭的必由之路。

 也就是說,雖然20屆三中《決定》全文並未有太多驚人之語,但其揭示的發展目標與遠景,勢必對全球經貿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台灣各界應密切關注、切勿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