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29黃有容/台北報導

金總呼籲設數位串接平台

讓金融機構比對政府各單位,例如金融詐騙犯罪前科等,以利進行控管

image
金總指出,依刑事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資料顯示,國人最容易遭詐騙的犯罪模式,又以金融詐騙分最為大宗。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3年度詐欺案件嫌疑人前五大犯罪方式

 金融總會金融建言白皮書近日進行期中報告,初稿內容在「消費者保護」一項,由金融研訓院提出新提案,呼籲主管機關宜統整防制詐騙所需的公務資料,並建置數位串接平台,讓金融機構也能比對政府各單位其他資料,例如金融詐騙犯罪前科、嫌疑人等,使金融機構能進一步控管。

 白皮書擬分五大方向、共30項提案,第一大方向為強化金融韌性與防詐機制,其中細分為風險控管與消費者保護,並各有兩項提案。

 金融總會於消費者保護一節提到,近年來詐欺犯罪層出不窮,造成民眾財產嚴重損失,使政府部門將防制該類犯罪列為施政重點,並動員金融、通訊、檢警調相關單位,期能掌握、突破及遏止詐欺犯罪的發生。據法務部統計,近五年來地方檢察署辦理詐欺罪偵查新收件數共73.9萬件,呈快速增加趨勢,自2017年7萬1,071件 增加至2023年26萬3,430件,且已於2020年起超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公共危險罪,躍居各罪名之首。

 金總指出,依刑事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資料顯示,國人最容易遭詐騙的犯罪模式,又以金融詐騙分最為大宗。例如案件數量和財損金額最高的網路購物詐騙,以及次高的歹徒要求民眾透過ATM、網路銀行操作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和投資詐騙、戀愛詐騙等犯罪模式,全都與金融詐騙有關。

 為強化民眾對詐騙手法的認識,金管會已於2022年9月成立防詐騙專區,整理並宣導常見的詐騙手法,並持續針對新興詐騙案件,例如外籍移工淪為人頭戶、公司警示戶的負責人帳戶管控等,也要求金融機構增加「認識客戶(KYC)」。

 但金總認為,部分資料如外籍人士出入境及失聯資料、金融詐騙犯罪嫌疑人、有金融詐騙犯罪前科之人等,不是金融機構可以取得,也並未提供金融機構控管方式具體指引,實務上也不利執行。

 金總於白皮書初稿中建議,主管機關應跨部會討論可提供金融機構的政府資訊,並研議以數位平台供金融機構進行資料串接,例如透過金融聯合徵信中心(JCIC)平台介接公務資料,讓金融機構即時取得正確資訊、即時阻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