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行(央行,簡稱日銀)總裁植田和男肩負引導日本經濟重回正軌的歷史任務,但是他從去年4月9日上任迄今,一年又三個月的期間,仍然堅持穩紮穩打的政策腳步。即將在7月30日召開的日銀政策委員會議,植田和男與其他八位委員,面對劇烈震盪的日圓匯率、居高不下的短線投機部位、復甦力道仍然脆弱的國內經濟、以及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預期,預料仍將採取相對穩健、被動的政策腳步,避免成為觸發金融震盪的導火線。
最近美元對日圓匯率強烈震盪,從7月初的一美元兌162日圓,不到一個月就劇貶至153日圓,而且伴隨著人工智慧(AI)科技股價重挫,形成全球金融市場的雙颱效應。訊息非常明確,今年上半年不斷累積,金融市場投資、投機資金鎖定日圓貶值、AI股價上漲的主旋律,進入7月之後來到轉折點,而且由於投機部位不斷創高,做空日圓與做多AI科技股的投機客突然轉向,隨即造成全球股匯市的劇烈震盪。
放空日圓的投機交易大多是金融機構間的衍生性合約,並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是我們從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日圓期貨合約,還是可以看到日圓匯率投機交易的樣態,在這一波日圓匯率貶值突破160的走勢中,放空日圓的期貨部位暴增,最高在7月2日達到18萬4,223口合約,這是僅次於2007年6月18.8萬口日圓的歷史第二高紀錄。
芝加哥日圓期貨交易在2007年6月創下歷史最高空頭部位後,日圓匯率轉折,走了長達四年的升值走勢,從07年的123日圓兌一美元,一路升值到77日圓的歷史高點才回貶。而日圓從2013年開始的貶值走勢也已經長達12年,剛好從歷史高點貶值了一倍。日圓與美元的利差仍然處於歷史最高區間,不過如果從長線的角度來看,目前155~160之間的日圓匯率,已經是接近長線走勢的轉折點了。
在7月跌深反彈之前,日圓從植田和男去年4月就任時的133日圓兌一美元,一路跌破160,貶幅超過20%。日圓走貶,固然吸引了大量海外觀光客的消費,不過也對國內經濟帶來拖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日本淪為貿易赤字國,從2021年7月以來就逐月持續出現逆差,直到今年6月才意外轉為順差430億日圓。
此外,還有最近在日本被熱烈討論的「小額投資免稅帳戶」(NISA),政府鼓勵民眾將巨額儲蓄轉為證券投資,大幅提高國民投入股市的免稅額度,但是因為日圓持續走貶,反而刺激了NISA資金的外流(投資海外除了享受S&P指數增值、還外加匯差利益),政策鼓勵儲蓄資金投資日本上市公司股票的目標,因為匯率貶值而大打折扣。
植田和男領導的日銀政策方向其實非常明確,過去15個月,殖利率曲線控制(YCC)已經終止,今年3月也正式告別了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將指標利率調升至0~0.1%,接著就是展開指標利率升息的上升軌道;另外在央行資產負債表控制上,日銀已停止購買日股ETF,而日股仍然繼續創下歷史新高,接下來每個月購買國債六兆日圓的規模也將開始縮減,日銀對於縮減購債規模的政策也非常謹慎且透明,預計花費兩年的時間將每月購債規模減半至三兆日圓,幅度不算大、透明度也極高。
根據日銀最新公布的統計,7月19日帳上持有日本政府公債餘額總計達579.45兆日圓,相較2013年僅持有100兆日圓部位,十年間增加近五倍,但是日銀持有公債餘額在過去五個季度已不再增長,主因是每月債券到期金額升抵六兆日圓,與目前的新購金額相當,因此在逐月減少購債、到期餘額持續上升的雙重縮減效應下,縮減購債規模的實質效益將會顯現,甚至比調升指標利率對金融市場還有更大的影響。
各國央行雖然總是宣稱「獨立」決策,但政治從來就是央行總裁不敢忽視的變數,美國11月總統大選,民主與共和兩黨殺得火熱,Fed政策變動勢必更加謹慎,而日本9月有自民黨總裁改選,原本就保守的植田和男當然不會給首相岸田文雄添亂。日銀利率正常化的政策方向不變,但是動作謹慎、時程延長的習慣還會持續,我們可以確定「轉折點」的確已經來臨,只是時間會更長、讓企業與政府有更多調整的餘裕,而投機客也順便享有更多獲利的機會,答案就跟日銀的政策一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