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24TrendForce集邦科技

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帶動 全球車用感測器銷售強勁

image
●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帶動全球感測器市場大幅成長。 圖/本報資料照片
(更多產業分析請掃QR Code)
泰國汽車零組件(含部件、組裝)供應結構
2022~2028年全球汽車感測器市場規模預估

電動車、自動駕駛、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與智慧座艙已成為汽車產業的趨勢,也是帶動全球感測器市場成長的關鍵。TrendForce預估,全球車用感測器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308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346億美元,增幅12.3%。

 ■今年市場規模估增12.3% 銷售比重逐年攀升

 IoT技術與感測器是確保車輛行駛安全、傳動系統的穩定與車載智慧化功能的關鍵。例如,無人駕駛車配置高規格環境監測感測器、計頻器,支援遙控智慧停車輔助系統(RSPA)、支持向量機(SVM)與駕駛人狀態監視系統(DSM)的反覆運算,以確保汽車安全性與定位精度。

 車用感測器在全球感測器市場的占比逐年增加。2023年全球感測器市場規模為2,462億美元,其中車用感測器達308億美元,約占12.5%。

 車用感測器可分「車身感知」和「環境感知」;前者是車輛自身資訊的核心感測元件,包括紅外線、鏡頭、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與LiDAR等,安裝在車身、底盤、傳動等系統中。

 環境感知產品多樣,涵蓋壓力、溫度、空氣流量、線/角加速與位置,用於增強車輛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這些感測器蒐集汽車周圍資訊後會將數據傳輸至汽車電腦系統,讓車輛閉迴路等核心系統可即時因應路況。

 各國政府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為感測器帶來嶄新的應用前景。目前Sekonix、聯創電子、歐菲光、特萊斯光學、Kantatsu與Fujifilm試圖擴展電動車與智慧座艙版圖,專注在隱藏式鏡頭等產品開發,以拓展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OMS(Open Street Map)潛在市場。

 另外,目前自駕車等級主要落在Level 2至Level 3;1輛Level 3的B級車,整車感測器數量超過95個,其中動力系統約45到60個,車身系統約25到28個,底盤系統約30至40個。

 TrendForce預估,2024年全球汽車感測器規模有望達到346億美元。隨著自駕車技術與軟體定義車輛(SDV)的發展,加上各國對Level 4自駕車的逐步放寬,預期2025至2026年全球汽車感測器市場將大幅成長。

  ■汽車高效能解決方案 帶動感測器需求

 根據IEA《2024年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電動車將占全球汽車總銷售量的20%,中國、美國與歐洲的電動車市場將持續成長,汽車電氣化趨勢在東協市場也不斷增強,以印尼、泰國最受關注。

 印尼的汽車產業正在大躍進,即使還處於汽車電氣化起步階段,仍有許多投資與合作的機會。當局正將印尼定位成電動車製造中心,為汽車產業制定綠色節能的發展路線圖,欲打造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

 泰國2020至2023年的電動車轉換率逐年增加,豐田(Toyota)、本田(Honda)、比亞迪、奇瑞、NETA、五菱汽車與長城汽車皆已在當地布局。其中,長城汽車收購並改造通用汽車(GM)泰國工廠,啟動電動車、新能源車產線,比亞迪泰國廠則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投產。

 OEM車廠急需高效能運算解決方案加強運行效能,提升資訊娛樂、高精地圖與停車服務。因此,上述幾個國家高度注重關鍵電子元件與通訊技術的產業發展,強調汽車感測器核心技術研發與深化建造完整感測器產業鏈。

  ■視覺演算法、LiDAR 各有擁護者

 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加上多國計畫禁售燃油車、強化電動車,感測器技術將逐漸嶄露頭角。

 特斯拉(Tesla)依靠「視覺演算法」將重心轉向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原因在於目前高階視覺解決方案以鏡頭為主、毫米波雷達為輔,成本低且硬體相對成熟。而Google、Waymo與百度Apollo,甚至是ZEEKR等中國廠商則傾向採用硬體成本較高的解決方案,例如LiDAR結合毫米波雷達、超音波感測器與鏡頭。

 由於「軟體定義汽車(SDV)」趨勢,Mercedes-Benz、Rolling Wireless、Continental、Harman已與高通(Qualcomm)合作,以單一晶片整合多個車用晶片功能。截至2023年,高通已根據Snapdragon Ride Flex SoC規劃出超過26種數位座艙解決方案。

 高通針對車用SoC處理器採用集中式,由內核管理全部資源,從各種感測器生成的數據到運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模型,以滿足軟體定義汽車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