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17梁啟源■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

台灣能源安全情勢與展望

image
 ●根據政府規劃目標,2030年以前的未來七年再生能源占比,需再增20個百分點。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於每年6月及12月發表台灣能源安全指標。該指標可以反映台灣最新能源安全情勢。本文先分析台灣當前能源供給及碳排問題,再由建構該安全指標三個子指標的變化說明總指標的計算結果。

 ■能源供給及碳排問題

 2023年再生能源占電源配比為9.5%,僅比七年前2016年的4.8%增加不到五個百分點,而根據政府規劃目標未來兩年需再增加10.5個百分點,達標困難。主要是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實際設置量均未達預期目標量,七年來的平均達標率太陽光電為72%、風力發電為35%。2030年以前的未來七年再生能源需再增20個百分點,達標希望更是渺茫。

 再者,2023年燃氣發電配比的39.6%,僅比2016年的31.5%增加8.1個百分點。而根據政府規劃未來兩年需再增加10.4個百分點,達標亦是困難。主要是現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只有兩座,其負載率由2016年的99%逐年飆高為2022年的123%,遠超過國際水準的5、6成之間。要增加燃氣發電比重必得設置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但三接因藻礁保護確定由2024年延後2.5年完工,將影響今年大潭9號機及大潭新7號機,共203萬瓩的供電。四接(基隆協和)及五接(台中港擴大案)因環評至今六年未能通過,受影響的燃氣電廠包括台中新一號機及二號機、協和二號機,共390萬瓩,將無法在2029年之前供電,須從電力供給規劃中扣除。規劃開放民間燃氣電廠方面,2016~2029年共661萬瓩,除中佳電力(61萬瓩)外,皆不順利,其中尚有高達540萬瓩尚未招標。

 在碳排方面,燃氣發電量增加330億度,而核能發電量減少127億度,高於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增加量的119億度。無碳能源不增反減。再者,燃煤發電量不減反增,故能源部門碳排量不減反增,2022年相較2015年增加4.57%。

 ■2024能源安全指標計算結果

 一、初級能源供應安全指標

 2024年第一季為68點,相較2023年第四季之為89.3點,大減21.3點,相較2023年第一季(100)亦大減32點。2024年第一季自政經風險高的俄羅斯進口煤炭的比重超過2成,大幅增加進口風險。

 二、基礎設施安全指標

 2024年第一季(63.4)相較2023年第四季(69.7)減少6.3,2024年第一季相較2023年第一季(66.8)減少3.4。原因在於用電量較去(2023)年同期增加1.4%,但新增機組併網時程落後、核三1號機於7月除役,造成備用容量率和備轉容量率大減。在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造成天然氣周轉次數持續提高外,新增的燃氣機組即使完工也無氣可用,皆為降低基礎設施安全度重要原因。

 三、能源消費安全指標

 2024年第一季(83.7)相較2023年第四季(81.5)增加2.2點,相較2023年第一季(75.9)亦增加7.8點。國際能源價格走跌、能源密集度持續改善,促使此一能源消費安全指標提升。

 四、總能源安全指標

 2023年第一季(63.4)相較2023年第四季(69.7)顯著減少6.3點,相較2023年第一季(66.8)亦減少3.4點。

 ■展望未來,存有下列隱憂:

 1、國際能源價格雖走跌,但台電仍有近4,000億的累計虧損。加上成本較高的燃氣及再生能源取代核電成本的增加,將由今年的1,083億元增加到2026年1,300億元。未來電價上漲壓力極大。

 2、2024年第一季占電源配比約7%的核電即將在兩年內全停。隨著核三廠1號機於7月除役,計劃替補的大潭九號與七號機可能無法如期在夏季完工,且因三接延擱,即使9月後完工也無氣可用,加上再生能源建置落後,預估今年夏季夜間備用容量率將為-0.2%。政府雖決定延役麥寮燃煤發電廠,但備轉容量(52萬瓩)仍接近限電準備的黑燈,勢將導致今年下半年能源安全指標大幅走跌。

 3、既有三座核電廠若能延役,2026~2029年日、夜間備轉容量率均可提高到供電無虞的10%以上。非核能源政策亟待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