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15杜蕙蓉/專訪

保瑞董事長樹立新典範 盛保熙 併購是用金錢買時間的捷徑

image
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接受專訪,分享公司成長秘訣。圖/王德為
盛保熙 小檔案
保瑞集團CDMO全球布局
閱讀更多面對面人物 請掃QR Code

 十年併購8家國內外藥廠,保瑞集團董事長盛保熙開啟生技產業的國際新視野,也為藥品委託開發代工製造(CDMO)建構了新典範。他說,併購是用金錢買時間的捷徑,正值全球地緣政治影響之際,少了許多競爭對手,台灣應該好好把握這二、三年的黃金期。

 盛保熙認為,現在美國的生技公司有技術有人才,價格便宜,而台灣有資本市場的支持,不管是引進新創公司來台上市櫃或併購,現階都是台灣和國際連結的最佳時機。

新藥+CDMO合打世界盃

 他建議組生技聯盟,攜手打世界盃,也預期台灣早晚會有一個大藥,未來在新藥和CDMO雙引擎驅動下,就真的可以打出全壘打,以下是盛保熙專訪紀要。

 問:保瑞今年一口氣併購兩家美國藥廠,看到什麼樣的利基,才會出手這麼快?

 答:生技業最大金主是美國股市,現在美國股市確實碰到一些障礙,利息高、籌資不易,資本市場valuation(估值)不佳;而台灣此時卻正好出現三個好機會,一是台灣股市好,資本市場可以支撐企業前進美國併購,也可引進新創公司來台掛牌。

 其次是全球地緣政治問題,給了台灣在美國市場更好的競爭契機,而美國現在除了持續加強on-shoring manufacturing(回歸本土製造)外,也在連結和友好國家的friend-shoring Supply chain(供應鏈)關係,這也給了台灣一個非常好的新機會。

現在是併購黃金時期

 以這次保瑞剛以6,000萬美元買下的針劑廠來看,原本我在歐洲也相中一家類似的針劑公司,但就有中國大陸企業出手價格2億多美元,幾乎是美國公司的4倍,由此可見現在是併購美國公司的黃金時期。惟國際局勢變化快速,未來若走入降息循環,併購的黃金期可能只有兩、三年,生技業要加快馬力。

 台灣的生技人才愈來愈好,也有利於國際發展。我覺得未來有兩件事情會發生:一、跟美國合作,二、CDMO的機會愈來愈多。

 問:台灣的公司成功併購的案例不多?為何?

 答:併購不適合台灣的文化,台灣公司不喜歡這樣的模式,大部分台灣的企業成長和成功的例子,都不是因為併購而來。

 併購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公司的方向,它是成長的工具,不是策略,台灣有很多公司不清楚目標,他們的目標往往可能因為新聞的話題、董事會或股市而改變,這些公司是否願意花時間、花金錢,甚至請外部人來盤查訂出公司的策略和目標。

 當目標清楚的時候,併購才能快速達到效益。例如公司的目標是要規模、技術、員工、營收或者是生產量,如果目標清楚,就能夠找到標的。在我看來,目標清楚的併購,是最快速「用金錢買時間」的工具,台灣的企業也會慢慢跟進這樣的潮流。

目標精確方能快速達標

 問:從營收、獲利來看,保瑞確實都找到好的標的,有什麼祕訣?

 答:就一般的思維,要賣公司一定是不好才會賣,其實並不盡然!會賣公司有四種現象:一是退休,二是第二代不想接,後繼無人,三是競爭對手太大,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規模做大,人生規劃也不想把自己搞的很累,四是大企業調整方向,策略上不想再做CDMO的領域。

 以保瑞收購美國百年藥廠Upsher-Smith(USL)為例,USL就是因為借款蓋了新的工廠,結果碰到新冠疫情,在缺少新業務新營收的情況下,欠了太多錢;新的CEO上任後,不想做CDMO,日本總部要他們回去解決日本本土缺藥問題,所以公司就賣給保瑞了。

 這是策略思考的方向不一樣,不是公司不好,歐美等國際藥廠,這樣的案例很多,可以好好去尋找,別人的策略改變就是我們的機會,但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了解產業、了解市場、了解其他公司在做甚麼,才能抓住最好的時間點。

 基本上,要挑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好公司並不容易,「要kiss frog(親青蛙)才會有王子」,我就親了很多的青蛙;我一年大概要看50多件案子,經過不斷的篩選淘汰下,選出的標的大概在5%以內,而且對方也不見得要賣,到後來可能只剩下一到兩家可以去談判,且時間可能會拉得很長,我相中的安成藥,是花了五年的時間不斷去遊說創辦人陳志明才定案!

籌組生技復仇者聯盟

 問:除了CDMO,如何看生技產業的機會?

 答:台灣的生技產業很容易培養英雄,但如果要打進國際競技場,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結合所有英雄的復仇者聯盟─生技聯盟,大家各司其職,專精各自的領域,攜手合作打世界盃!

 像保瑞和台新藥的合作,我們幫他們生產眼用新藥進軍美國市場,就是很好的例子。

 現階段來看,CDMO是一個大引擎,但台灣還有一個大引擎是「新藥」,台灣早晚會有一個大藥上市,如果那個大藥可以創造10億美元的營收,企業主就會有餘力砸錢再去做10個新藥,培養更多的人才、技術和供應鏈,這兩個雙引擎,就會讓台灣的生技產業打出全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