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28賴瑩綺/綜合報導

良率20%華為AI晶片難量產

號稱能與輝達A100抗衡,卻因良率低和製造設備頻故障,產能嚴重受限

image
華為號稱能與輝達A100抗衡的第二代AI晶片「昇騰910B」,產能嚴重受限。圖/美聯社
昇騰910B與輝達A100性能比較

 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號稱能與輝達A100抗衡的第二代AI晶片「昇騰910B」,正努力取代在中國市占率超過9成的輝達,但如今卻在擴大產能方面面臨巨大阻力。業界指出,該晶片交由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製造,並啟動量產已超過半年,但良率仍停留在20%左右,且因為製造設備頻頻故障,產能嚴重受限。

朝鮮日報27日引述業界人士報導指出,中芯國際代工的昇騰910B啟動量產超過半年,仍是呈現「製造5片晶片,就有4片有缺陷」的情況。與此同時,由於美國加強出口限制,設備零件供應受阻,導致產量遠不及目標。

中芯起初預計昇騰910B的年產量很快能達到50萬片,但因設備接連故障,達不到上述計畫。而且中芯目前也無法引進新設備,只能改造低性能的深紫外線(DUV)設備,取代尖端極紫外線(EUV)設備,雕刻AI晶片7奈米電路。

荷蘭曝光機巨頭ASML表示,使用EUV設備進行7奈米工藝只需9道工序,但使用DUV設備則需要34道工序。工序越多,生產成本越高,不良率越高,設備也會更頻繁故障。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限制全球設備商在中國境內提供維修服務,讓中芯吃足苦頭。

晶片設備業界人士表示,中芯缺少維護和管理晶片製造設備的工程師,且全球設備商都要看美國臉色,不敢輕易向中國提供服務。目前中芯正使用美國推出制裁前所採購的設備與零件來維持7奈米生產線,但想擴大AI晶片產能並非易事。

報導稱,這也影響到其他中國科技巨頭及當地政府。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正在增加昇騰910B的採購量,以取代進口受阻的輝達晶片。中國政府也因大力推進自己的資料中心項目,增加對華為AI晶片的需求。今年初的數據顯示,華為去年從中國科技巨頭企業獲得至少5,000顆昇騰910B預購訂單,該訂單預計今年交貨,備受各界關注。

另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計劃在9月推出昇騰910B的升級版昇騰910C,明年還將推出採用5奈米工藝的AI晶片。業界認為,華為後續AI晶片的量產也可能遭遇難關。報導分析,因美國的制裁,中國正離晶片自立的夢想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