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28刁曼蓬■東海大學東亞經濟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

小紅點在全球放光芒 -新加坡的國家治理傳奇

image
 ●自謙是地圖上「小紅點」的新加坡,以「廉能專業」領航,全方位、與時俱進的產業政策,創造驚人的國家軟實力,由第三世界國家邁入先進富國之林,為二戰以來國家治理的傳奇。圖/美聯社

新加坡於5月15日在洋溢著對前任總理李顯龍感佩的氛圍中,完成第四代交接!

自2004年李顯龍擔任總理以來的20年間,新加坡GDP從1,150億美元,擴增至5,013億美元,增加近3.4倍;人均所得從27,600美元增至84,700美元,成長逾2倍,全球排名第五。

因政治環境與經濟穩定,新加坡經商環境連續16年名列《經濟學人》調查榜首。由於受跨國企業青睞,新加坡2004年外人直接投資(FDI)為2,770億新幣,到2022年已累積至2.6兆新幣。

 自謙是地圖上「小紅點」的新加坡,以「廉能專業」領航,全方位、與時俱進的產業政策,創造驚人的國家軟實力,由第三世界國家邁入先進富國之林,為二戰以來國家治理的傳奇。

 面積僅及新北市三分之一新加坡,近年更在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紛沓的全球經貿舞台中縱橫捭闔,如馬習會、川金會,今年6月舉行的第12屆「香格里拉對話」,以及牽動大國競合的全球軍事峰會等。

 ■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創建多元產業國家競爭力

早於1997亞洲金融風暴,新加坡即意識到產業多元化的急迫,填海造地、打造60平方公里裕廊工業區,營造移民、租稅、實體建設與法規等一站到位的優良營商環境,迎來全球前15大石化巨擘、95家跨國企業;建成僅次美國休斯頓、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以及海上鑽井平台建造重鎮(占全球70%)。我國長春集團在國光開發案(八輕)胎死腹中後,轉戰裕廊島,拓展東協、南亞市場。星國煉油、石化產業約占GDP約9%~12%,與金融服務業9%~13%,並駕齊驅。

 ■ICT半導體產業鏈結

 「全面導入資訊科技、自動化系統於國家管理與產業經營,技術創新、產業加值取代成本導向」的經濟變身,是李顯龍主政理念。

 接續1981年以還的「國家電腦化、資訊化」,新加坡2000年聚焦半導體,先後引進聯電、台積電、荷蘭飛利浦投資設立晶圓廠;繼之迎來聯發科,導入半導體設計;記憶體大廠美光、IC設備巨擘美國應材,鴻海、華碩、台達電、瑞昱、代理60家半導體原廠零組件的文瞱科技等科技大廠也都現身當地。

 建設智能島、智慧國、全島數位化,組建半導體ICT產業鏈結。水電無虞的基礎建設-全面天然氣供電系統,海水淡化及水資源回收技術,引來當今勢頭火紅的人工智慧(AI):世界先進與荷蘭恩智浦近期就宣布在新加坡建12吋廠。目前新加坡半導體設備產業全球占比20%。電子業產值占GDP 11%~12%,與石化業並列製造業兩大支柱。

 ■海空運撐起區域運籌中心

 有「全球最佳海港」之譽與全球600多個港口通航的新加坡港務集團PSA,早於上一世紀90年代全面導入自動化港埠管理運營,不但推升新加坡港為全球貨櫃轉運最具時效的碼頭;其自動化運營模式也外銷中國、印度、歐洲。2023年PSA稅前盈餘15億新幣,新加坡母港、全球占比各半,為全球港埠僅見。填海興建中的大士港,貨櫃處理量將是目前的兩倍,為全球最大的全自動碼頭。

反觀80年代與新加坡齊名的高雄港,其2022年貨櫃處理量949.2萬TEU,僅及新加坡9,480萬TEU的1/10,排名退居全球18,甚至落在對岸廈門之後。

2010年集結會展、旅遊、休閒、賭場、賽車、演藝等的綜合遊憩產業,是星國產業多元化的另一亮點。不但創造兩萬名就業,直擊香港迪士尼樂園與澳門博弈產業;更推升樟宜機場為亞太區域航空樞紐,被評比為「世界最佳機場」。1981年樟宜機場與我國桃園機場同時啟用,而桃園機場國際評比現已退居第66名。

 ■第三大金融中心

1971年創立的新加坡金融中心,由於良好國家治理、國際接軌的金融監理,已吸引全球超過300家金融機構駐足。2015年亞投行ADB成立,新加坡趁勢發展區域籌資中心。近年更在大國博弈、地緣政治中,超車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緊追百年歷史的紐約、倫敦。

對應有護國神山、雄厚半導體製造業鏈結為後盾的台北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排名則掉落至73名。

2023年新加坡GDP的貢獻:批發零售貿易23.6%、製造業18.6%、金融保險13.8%、交通倉儲6.8%、信息通訊5.7%、住宿餐飲服務1.7%,充份展現專業菁英、廉能政府治理下,已建構出多元產業之國家競爭力。

 ■菁英團隊「小島大國家」根柢

高素質、廉能的內閣團隊,皆自各行專業傑出者挑選為國會議員,再依表現拔擢。總統尚達曼曾任職金融管理局、G20貨幣專家團隊主席;現任總理黃循財、副總理王瑞杰劍橋、哈佛經濟專業,掌理財政、貿工、金融監理、教育、人力發展的重責。

相較台灣政治變遷,呈現「政黨利益凌駕專業治理,專業菁英不敵選舉戰將」,如2000年核四停建, 2002年「二次金改」。前者埋下缺電夢魘,封殺國力;後者金權政治堆疊的「新金融版圖」,扼殺台灣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契機。

 ■從星國看台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政治領袖口中「被國際社會看見」,竟是將台灣置於台海詭譎的風險中;20年間台灣端賴半導體及其產業鏈結支撐,經濟奇蹟褪色。相對新加坡榮景,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