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28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發會看產業復甦 美歐日三大問題 提高警覺

 傳統產業復甦動能不足,與AI新興科技應用產品之間強弱分明,成為今年來景氣發展的隱形壓力。國發會官員分析指出,製造業不均衡復甦的態勢已有改善,就當前而言,傳產業者應優先關注大陸政經情勢的變化,而不論傳產或科技公司,對於美國消費、歐洲經濟、日本通膨等變數,都要提高警覺。

 官員進一步表示,現階段高科技產業持續暢旺,傳產表現慢慢跟上來,有些產業庫存逐步去化、增加生產,回補原物料採購等,加上反映廠商信心的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持續走揚,傳遞了正面訊號。

 傳統產業的出口與中國大陸的關聯較大,國發會認為,大陸經濟對台灣的影響需加以關注,傳產仍面臨大陸產能過剩、大量出口的壓力,加上大陸境內消費動能下降,這些相關情況需要先解除,傳產的復甦時程才較明確,但相關因素不純然是經濟議題,還牽涉到地緣政治,有些傳產業者確實仍在面對成長的壓力。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5月景氣領先指標、同時指標續呈上升,構成項目也全數上升,意味景氣復甦力道逐步轉強,重要的是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5月來到99.73,持續走揚、且接近綠燈變為黃紅燈的上緣,「這是反映廠商對景氣前景的信心」,概括的產業也擴大至多項傳產。

 和傳統產業表現不同調的高科技業,國發會認為,同樣要多注意全球的狀況,現在美國消費動能下降,歐洲GDP年增低迷,日本則有通膨率破2%的壓力,主要經濟體景氣領先指標或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不在穩健擴張的狀態,顯示外在情勢存在變數。

 官員提醒,全球貨幣政策走向持續分歧、主要國家貿易衝突增加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下半年的復甦力道,仍須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