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塞港情況已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凸顯為避開紅海襲擊,船舶長期被迫繞道航行,打亂了全球海運,使得亞洲和歐洲其他港口陷入瓶頸。
儘管許多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企業,正計畫在年底旺季前增加庫存,但這些必須依賴大型貨櫃船運輸的零售商、製造商和其他行業,又得再次面臨運價飆漲、港口壅塞和貨櫃短缺等諸多困境。
根據海事數據機構Linerlytica指出,全球港口壅塞程度已創下18個月來的新高,其中60%的船舶停在亞洲,截至6月中旬為止,總容量超過240萬個TEU(20英尺標準貨櫃)的船舶正在港口等待。
不過這次與疫情期間的最大差別,在於導致塞港的原因並非是居家消費者的購買狂潮,反是船隻為了避開紅海武裝組織的攻擊,改而繞道非洲更長航線,使得船隻的航行時間遭到打亂。
以往船隻在新加坡等大型轉運港卸下大量貨物後,再把這些貨物重新裝載在不同船隻,進行運程的最後一段。但如今為了趕上時間表,許多貨運因而放棄隨後的航行。Drewry海事顧問公司指出,今年1月到5月,新加坡港口的平均卸貨量增長22%,嚴重影響港口的生產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口的新加坡,最近幾周塞港又尤其嚴重。新加坡海事港口管理局(MPA)在5月底表示,貨櫃船停泊的平均等待時間為兩到三天,不過貨櫃追蹤公司Linerlytica和PortCast卻說延誤可能長達一週。一般而言,船隻靠泊時間不應超過一天。
這也導致部分船隻跳過新加坡,但卻讓鄰近港口陷入壅塞情況。Linerlytica指稱,目前壓力已轉移到馬來西亞的巴生港(Port Klang)和丹戎佩勒帕斯港(Tanjung Pelepas),此外中國大陸港口等待時間也在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