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中國電動車課徵反補貼臨時關稅,預計7月4日上路,但恐中國進行報復反制,德國和企業界試圖力挽狂瀾,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19日起率團訪問韓國,並將於22日訪問中國,此行重要任務,聚焦在中國電動車產能及經貿投資等議題。
德國之聲20日引述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說法稱,哈貝克在中國不會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但將強調基於世貿組織(WTO)的國際公平競爭條件,是德國的核心利益,尋找符合WTO法規的解決方案是歐盟執委會的任務。
德國業界亦對懲罰性關稅政策持反對態度,擔憂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對於產能過剩問題,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VDMA)負責人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呼籲,哈貝克應向中國加以討論,中國企業產能過剩導致歐洲的建築機械製造等行業市場扭曲,該現象未來可能蔓延到其他機械製造領域。
歷經歐洲反補貼調查,中歐車企本周稍早與中國商務部舉行閉門會議。中國商務部20日指控,歐盟在反補貼調查期間以「不利裁決」威脅中國車企提供工藝技術、供應鏈布局、銷售通路等遠超調查所需資訊,批評有關做法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利。
另外,歐盟中國商會19日公布的「綠動歐洲: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歐發展報告」亦反映出企業遭受調查的衝擊,有73%和67%的受訪中企表示,歐洲市場銷量和品牌聲譽產生負面影響;83%企業的歐洲合作夥伴表達對合作的擔憂,使各類經銷商、租賃公司開展合作的積極性、配合度明顯降低,同時損害中國車企在歐投資信心。
儘管如此,中國仍不放棄尋求透過對話協商處理歐盟經貿摩擦,中國官媒中國日報在哈貝克到訪前夕發文指出,在臨時關稅生效前,希望哈貝克在與中方的交流中,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
此前,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和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6月初曾接力訪問西班牙和希臘,這些對中較溫和的歐盟成員國,以穩定對歐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