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20黃欣/綜合報導

陸政策指標利率 短天期出線

人行行長潘功勝:考慮以7天期逆回購利率為主,理順長短期利率傳導關係

image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圖/中新社
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發言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19日表示,大陸的利率調控機制仍有改進空間,未來可考慮以7天期逆回購的短天期操作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利率,同時適度收窄利率波動的幅度,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定價作用,保持足夠的彈性和靈活性。

 澎湃新聞報導,潘功勝19日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以「中國當前貨幣政策立場及未來貨幣政策框架的演進」發表主題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

 潘功勝說,人行政策利率的品種比較多,不同貨幣政策工具間的利率關係,也比較複雜。未來可考慮明確以人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來看,7天期逆回購利率已基本承擔這個功能。至於其他期限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順由短期及長期的傳導關係。

 潘功勝提出要持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尤其針對部分報價利率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的問題,著重提高LPR報價品質,以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準。

 潘功勝還說,目前大陸利率的上下區間已初步成形,上沿是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7天期為2.8%),下沿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0.35%),總體來說幅度較大。觀察近期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已能夠依據政策利率中樞平穩運行,波動區間明顯收窄。未來若要向市場傳遞更清晰的利率調控信號,就需要收窄利率波動的幅度。

 針對近兩個月狹義貨幣總計數(M1)年增率出現負增長,引發外界關注,潘功勝解釋,大陸的M1統計口徑是在30年前確立,應該要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隨著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支付等金融創新迅速發展,應考慮將個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動性很高或有支付功能的金融產品納入M1統計範圍,以反映貨幣供應的真實情況。

 潘功勝還說,在當前的貨幣調控中,靈活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時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對此廣開首席產研院資深研究員劉濤解讀,為鼓勵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以及美國聯準會下半年可能轉向降息、人行下調政策利率的空間因此增加。劉濤預估,最快將在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啟動年內第二次降準。第三季後半段,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有望下調10~15個基本點,而LPR也可能相應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