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9顏瑞田

政策對房市的邊際效益遞減?

image
 ●房價上漲的驅動因素是多元的,即使出現政策利空,只要未來房價將會持續上漲的「預期心理」未除,房價上漲的軌道就難以轉彎。圖/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一段時間的連串打房,加上房地合一稅2.0生效實施,以及近日央行決定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等政策,是否對房市降溫或抑制價產生政策效益?如果從6月13日央行第二季理監事會公布決策之後,上市櫃營建股大漲反應、預售屋來人和成交狀況來看,結果不言可喻。

 此一事態的發展,看起來似乎應驗經濟學邊際效益遞減的理論,在房市領域,好像也是成立的,亦即一波波的打房效果,越來越小,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短期來看,打房邊際效益遞減的支持者,或許勝出,畢竟,房價上漲的驅動因素是多元的,即使出現政策利空,只要未來房價將會持續上漲的「預期心理」未除,房價上漲的軌道就難以轉彎。

 就如同股市一樣,想要它漲,只要一個小利多,就可以有藉口讓股價上漲,即使利空消息出現,也會被市場視為利空出盡,更何況,無論是台積電設廠、人工智慧(AI)大廠投資等產業效應、以及新青安房貸,都是房價超好的助燃劑。

 而且,此一預期心理,還具有小小的蝴蝶效應,甚至連鎖效應,台積電高雄設廠的效益,會被放大到台南,台積電嘉義橋科投資CoWos廠,也會被視為整體南台灣房市利多的蔓延。

 相反的,產業投資對房市這樣的利多消息,卻未見邊際效益遞減的現象,剛好與政策利空對房市的邊際效益遞減的存在,二者呈現兩極化的反應。

 最關鍵的因素,除了資金泛濫,恐怕就是房價預期上漲、這項無形的心理效應,使得投資客或投機客對於房價未來上漲的預期心理持續,超越金融緊縮工具與政策打房的力道,此一現象,短期內,恐難扭轉。

 不過,如果將觀察期拉長到半年到一年,甚至未來三到五年的中長期,讓提高存款準備率這項強力貨幣政策,發揮倍數效益,加上真正房屋自住者的需求、投機客的需求、以及建商推案的供給、投資客釋出量的供給等,供需市場尋求平衡點,才能得到最後驗證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