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9李蘊恆■台灣虛擬資產反洗錢協會副秘書長

香港虛擬資產監管的啟示

image
 ●香港近年來積極打造虛擬資產產業建設,在今年更成為亞洲首個開放比特幣、以太幣現貨ETF上市的地區。圖/freepik

近期大型虛擬資產交易平台OKX宣布撤回其在香港之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申請,並且不再為香港用戶提供中心化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引起業內熱議。不僅OKX收手,實際上已有多家業者在牌照申請過渡期大限後陸續撤回牌照申請,市場即有分析指出,過於嚴苛的申請條件與營運限制恐是背後主因之一。

 ■香港監理看似積極開放,實際限制不少

 香港近年來積極打造虛擬資產產業建設,施行多項新政,在今年更成為亞洲首個開放比特幣、以太幣現貨ETF上市的地區。然而外界看來開放積極的舉措,實際上卻似乎使產業大受限制。據官方資訊顯示,至今已有超過十家交易所撤回或被退回其牌照申請,其中除OKX外,不乏多家主流平台如Bybit、Huobi(火幣)、Gate.io等。

 若進一步檢視香港對虛擬資產交易之監理,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必須遵循接近於傳統金融機構的嚴格要求,包括財務穩健、投資人保護、須於當地設立辦公室並聘任具特定資格的負責人,同時尚有取得1、7號牌的牌照費等,合規成本相對高昂;另外,儘管已放寬規定允許零售投資者參與虛擬資產交易,但依現行規定,卻僅限於比特幣、以太幣兩個幣種的現貨交易,包括全球最普遍被用作為交易媒介的穩定幣USDT、USDC 也不在開放範圍。

 從消費者觀點來看,監理政策使交易所不管在交易流動性、產品和服務多元性等方面都受到諸多限制,市場需求難以滿足。業內人士直言,網路無國界,消費者最終還是會設法找到能夠滿足其實際需求的交易管道,然而這不啻讓消費者曝露於其他風險之下。

 另一方面,從企業視角來看,落實消費者保護和合規要求無疑重要,然而過於嚴苛的營運條件和過高的成本,卻也是企業必須慎思的實際問題。試想,當一間商店只被允許提供極其有限的商品或服務,便很難吸引顧客創造營收,若同時又必須投入高額成本,則對於業者之長期經營勢必將會形成重大挑戰。

 由此可見,若採過分強力的監管,最後未必能達成監理機關對於消費者保護的監理目標,反而可能形成一個監管機關、業者以及用戶皆輸的困境,也無怪乎在加密社群之內,對目前香港監理手段始終有相當兩極的看法,甚至瀰漫一股懷疑情緒。

  ■台灣監管應避免 「除弊重於興利」

 回到台灣,正值我國建立虛擬資產監理制度的關鍵時刻,香港與全球各監理機關的作法,以及對市場產生之實際效果,更應被視為台灣後續在推動虛擬資產監理框架的重要參考依據。筆者肯認作為虛擬資產監理的後進者,主管機關透過普遍研究學習各國監管機構的做法,積極了解海內外業者與市場,將可取人之長,並避犯他人之短。

 觀察各國經驗,筆者認為監理制度之核心,除了防範弊端及保護消費者外,法規制定也應將企業經營、市場現狀、消費者需求,乃至產業長期發展規劃等多面向納入通盤考量,不能脫離現實,一味追求嚴格的控制。職是之故,吾人應避免捨本逐末,方能夠為產業監理和發展創造多贏局面,也期許未來金管會對於虛擬資產此一新興領域的監理,能夠在揭惡除弊之外,積極協助產業興利,達成產業發展與消費者保護的平衡,以建構更健全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