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9文/杜蕙蓉

跨國籍的情與緣 外籍看護 世上最親的陌生人

image
根據勞動部今年1月最新的統計,台灣的移工總數是75.64萬人,其中以居家幫傭和看護的社福類有23.43萬人、占比31%。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4年元月移工總數約75萬人

編者按:2025年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青壯年工作壓力高,陪伴長者的機會變少,「長照」家庭已成趨勢,外勞成為最重要的陌生人,阿蒂、阿雅等幫傭和我們合組的新家庭勢不可擋!

印尼籍的阿雅對媽媽失智又中風,但必須工作無法全天照顧的蘭姐來說,如同最放心的姐妹,蘭姐說,阿雅來她家幫忙三年,可以把媽媽訓練到從中風後只能躺在床上,到能扶著欄杆爬樓梯,還有每隔一陣子就帶著媽媽出去玩,而不是推著輪椅把媽媽丟在公園後跑去跟其他外傭聊天,「要不是阿雅的父親也中風得回家照顧,阿雅也說,從我們身上她也找到了愛。」

 根據勞動部今年1月最新的統計,台灣的移工總數是75.64萬人,其中以居家幫傭和看護的社福類有23.43萬人、占比31%,產業類51.91萬人、占比69%,若加計8.4萬個逃跑外勞和已嫁給本國人的入籍外勞和陸配,台灣至少有30萬個家庭,必須仰賴移工來分擔家事和照顧親人。

 長欣利國際人力顧問總經理廖浩彬指出,外勞和被照顧者有親過於家人,也有層出不窮的糾紛,其成因很多是來自於無良仲介介入,製造雇主與外勞間的矛盾;法規也不利雇主,外勞跑掉責任要由雇主承擔,因此,就會出現要換雇主或要求調薪等現象;當然很多時候雇主也會忘了「初衷」,原本只是看護打理照顧者而已,後來就變相要求希望外勞很會煮飯,或者要打掃雇主其他的房子,甚至是照顧其他的家屬、限制吃食等。

蘭姐說,阿雅第一次出國擔任外籍看護的地點是阿拉伯國家,雇主最後就是把她當成傭人使喚,她不僅要擔任六個人的看護,還要打掃做飯,還遭雇主的打罵,她輾轉來到台灣工作,就覺得台灣是個很人性化且合善的地方,這與蘭姐一家與阿雅互相融入,好的仲介也是關鍵之一。

針對高齡化的來臨,很多家庭飽受請不到外勞或沒有符合巴氏量表法規,而無法申請外勞;廖浩彬認為,政府應該要回歸民眾需求,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如果沒有巴氏量表,就由雇主每月支付8,000至1萬元的安定基金,如果有巴氏量表,就按照現行的法規,這樣政府就能爽爽收錢,也能紓解長照的壓力。

 西湖社區整合中心個管師洪惠麗表示,長照家庭的浪潮無法阻擋,為了讓失能者能減緩退化的速度,長照政服務也一直在調整,過去有外勞就不能去日照中心的規定,已經修正可以按長照等級補助,讓被顧者也能到日照中心一起互動;另外,如果不符合低收資格,但家裡經濟負擔太重,則可以尋求社務中心協助,讓長照政策更貼近人心。

阿蒂,謝謝您無私照顧

故事一:謝謝您 讓我可放心出去工作

◎淑琴的媽媽是失智者,從輕度中度到小中風,從原本可以在日照中心接受 協助到後來必須仰賴外勞,因為無法接受兄弟建議將媽媽送到安養機構,淑琴申請半退休,以減薪縮短工時的方式上班和外勞扛起照顧媽媽的責任,他們三人合組的新家庭,開啟一段學習照顧中風又失智者的新人生,在不知不覺中已度過三年。

故事二:謝謝您 陪伴脾氣不好的老爸

◎阿輝將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壓的爸爸,托付給外勞阿尼照顧。阿輝說:「我爸爸是大男人主義,前半輩子都在罵人,後半輩子都在叫人」,五年前失智,只記得外勞,把孩子、孫子都當客人。

故事三:謝謝您 用所有愛照護植物人

◎阿志在2007年9月在高爾夫球場昏倒,從此成了植物人,當時他才42歲,為讓他往後醒來身體不會退化,家人除把他送安養機構外,也聘用外勞每天幫他復健。18年過去了,已近60歲阿志始終沒有醒來,家裡也換了三位外勞,當年尚在讀書的幼子出國讀書後,就留在國外工作,阿志成為「記憶中的爸爸」,陪伴他的一直都是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