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7何英煒/台北報導

鈊象三位創辦人...昔是球友兼牌咖 同學相揪創業 玩出一片天

image
鈊象電子三位創辦人,緣分始於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為台灣科技大學),董事長李柯柱(中)、總經理江順成(右)及事業處總經理陳阿見(左)學生時代起就是球友兼牌咖。圖/本報資料照片

 鈊象電子三位創辦人,緣分始於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為台灣科技大學)。學生時代就是球友兼牌咖,共同創業後各擅其職發揮所長。超過40餘年的情誼,一起攜手走過創業的風雨和危機,現在更是玩出一片天。

鈊象董事長李柯柱、總經理江順成、商用機台事業群總經理陳阿見,學生時代就時常玩在一起。課餘有時在福利社玩大老二、閒暇時相揪打麻將,也會一起打桌球羽球。

 畢業後,李柯柱先加入鈊象,當準備研發自製商用機台,需軟硬體人才時,李柯柱就想到擅長硬體的江順成及擔任軟體工程師的陳阿見,邀請他們加入團隊。

 不過,江順成和陳阿見當時可是人人稱羨的電子新貴。江順成在外商公司飛利浦擔任硬體工程師,陳阿見在聲寶做韌體工程師。回憶當時,陳阿見表示「我認為選擇比努力重要」,大公司人才濟濟,而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在鈊象更有發揮空間。而江順成對創業,亦懷抱著憧憬及夢想。

 於是陳阿見和江順成放棄了所謂的金飯碗,自願降薪,加入鈊象。三人雖為同學,但專長非常互補。江順成是技職體系出身,擅長技術和手做,陳阿見熟悉軟體和韌體。李柯柱除了技術之外,亦擅長業務工作。

 三人創業之初,日子相當愉快。旺季時可以熬夜改機台,淡季時三人就玩玩麻將,或一起打桌球羽球。

 回首合夥創業之路,陳阿見感性的說「我們公司沒有派系,大家都是共享共榮」。

 雖然鈊象電子做的是休閒及博弈類型遊戲,但三位創辦人的經營風格,絕對沒有「一款暴富」或「以小搏大」的想法。

 李柯柱在法說會上,標準說辭都是「基期已高,溫和成長」。遇到法人問及成長力道,他也總是謙虛的說「慢慢做,一點一點的累積」。寧可保守一點,避免讓別人有錯誤期待。

 陳阿見則是相當有毅力且自律的人,每天早上5點就進公司,即使身價逾50億元,也不改勤勞工作的本性。

 江順成是公司轉型的成功舵手,當線上遊戲時代來臨時,大刀闊斧將組織打掉重練,才讓公司浴火重生。

 公司站穩腳步後,三位創辦人也成為台灣科技大學的傑出校友。三人飲水思源,持續回饋母校,不但捐助獎學金、提供經費與學校成立聯合技術研發中心,進行產學合作。累計的捐助金額已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