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2巫其倫/台北報導

5月準備貨幣餘額 史上次高

升息效應、報稅季資金需求升高,終止連二月下降,升至6兆3,979億

image
中央銀行公布5月日平均準備貨幣略增26億元,終止連二個月下降,升至6兆3,979億元,創史上次高,主要因央行第一季升息效應,加上5月進入報稅季,短期資金需求升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一年日平均準備貨幣金額

 國內資金拉「緊」報,中央銀行公布5月日平均準備貨幣略增26億元,終止連二個月下降,升至6兆3,979億元,創史上次高,主要因央行第一季升息效應,加上5月進入報稅季,短期資金需求升高,接著6月季底加上半年廠商結帳需求,及第三季股利發放潮,預期市場資金恐一路趨緊,準備貨幣也將居高不下。

今年以來我國準備貨幣金額維持在高水位,從年初1月、2月的春節資金旺盛期,3月又有ETF資金狂潮,加上3月底央行意外升息半碼,至4月小幅回落,但5月又迎來報稅季,且第三季股利發放潮,整體資金還是一路緊俏。銀行資金調度主管認為,短期內準備貨幣金額易升難降,資金需求恐要等到第三季底才會見到舒緩。

 央行統計,5月日平均準備貨幣金額月增26億元,主要是流通在央行外通貨(通貨發行額扣除央行庫存現金)增加242億元,以及金融機構存放央行準備金增加268億元;5月日平均準備貨幣年增率5.14%,較上月5.4%下降0.26個百分點;累計前五月日平均準備貨幣平均年增率為5.08%,較上年同期5.86%為低。

 央行官員分析,5月雖有公債發行、國庫向銀行借款、稅款繳庫等緊縮因素,但受公債付息、國庫券還本、國庫還款、發放各項補助款與統籌分配款及央行定存單淨發行減少等寬鬆因素影響,日平均準備貨幣金額較上月增加,「準備貨幣衝高,屬於自然成長」。

觀察央行未到期定存單餘額,截至5月底止為7.77兆元,央行單月減發172.7億元,也是為了增加流動性;5月銀行隔拆利率攀高至0.815%,觀察6月以來均維持在0.82%之上,反映市場資金緊縮環境,估計6月準備貨幣金額會再上揚。

近年我國準備貨幣金額呈現逐年上升,疫情前的2019年僅約4兆元上下,去年起就一路維持至6兆元以上,已是市場新常態,市場普遍認為,央行短期內不會轉變緊縮基調,且後續股利發放也使銀行短期資金需求增加,準備貨幣金額逐步朝7兆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