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2賴瑩綺/綜合報導

差距20年最大 中芯、台積股價兩樣情

image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年初至今股價下跌7.5%。圖/中新社
今年以來中芯國際A股走勢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靠著無人能敵的技術,股價今年已飆漲近5成,反觀被稱為大陸晶圓代工龍頭的中芯國際,年初以來股價走跌,讓兩家企業的股價表現落差創近20年來最大。分析認為,這反映大陸發展晶圓產業所面臨的困難,技術落後和成本是最大的挑戰。

 綜合外媒報導,靠著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能力,台積電在台灣交易所的股價今年已飆升48%,中芯國際年初至今則下跌7.5%,兩者的股價年度表現落差,有望創2005年以來最大。

 從業績角度看,中芯國際先前公布今年第一季營收年增19.7%至17.5億美元,但淨利潤7,1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大減68.9%。同期毛利2.39億美元,也低於上年同期的3.04億美元。去年,該公司的淨利也較2022年大跌了6成。

 韓媒近日報導指出,從營收表現看,中芯國際在今年第一季超越聯電,躋身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只落後台積電與三星,但是陸媒卻異常安靜,因為儘管收入是全球第三大,淨利卻因為幫助華為抵抗美國制裁而暴跌近7成。

 報導提到,由於美國的制裁,中芯未能購買EUV曝光機,但擁有多台前一代產品深紫外線(DUV)曝光機。去年9月,華為推出智慧手機時表示,就算使用DUV設備,也可以製造7奈米、5奈米的晶片,但如果用DUV生產,不僅產品良率沒辦法維持,成本也很高。

 中芯沒有公布其7奈米製程良率,但業界估計在50%以下,相當於每生產二個,就有一個是不合格。另有專家預測,中芯5奈米產品線的良率還會降至15%的水準,即每六個晶片裡,只有一個是正常的產品。

 外媒分析指出,就算中芯國際能夠使用5奈米技術生產晶片,其成本也至少是台積電不使用EUV機器生產晶片的10倍,「技術差距不僅在於去達到某種水平,還在於如何有效率地實現達到這一目標」。

 北京投資銀行香頌資本董事沈萌也表示,即使資金充裕,但提升中芯國際的技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中芯國際A股11日收漲了3.66%,報48.94元。今年以來跌幅逾7.5%。不過,中芯股價自5月底出現反彈,6月以來已經漲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