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2邱莉玲/台北報導

紅海危機有望緩解 全球貨櫃航運股嚇跌

image
聯合國通過美版以哈停火計畫的協議,海運業首當其衝,市場憂心一旦危機緩解,將面臨艙位過剩、運價急跌的挑戰。圖/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國通過美版以哈停火計畫的協議,呼籲哈瑪斯與以色列回應消息傳出後,海運業首當其衝,市場憂心一旦危機緩解,將面臨艙位過剩、運價急跌的挑戰,航運族群11日在亞、歐股市與期貨市場都遭遇沉重賣壓。

 這意味著如果紅海危機緩和,貨櫃航運業將面臨艙位過剩的挑戰。陽明海運前董座謝志堅等業界人士推演兩個情境,一、若有望解除,船公司將花三個月調整航班,復航蘇伊士運河,運力過剩問題將凸顯,運費可能打回原形。二、若紅海危機持續,到7、8月新增運力可能補足目前運力缺口,運價趨向平衡,但可能在年末最後四個月淡季運力供過於求,運價明顯回落。

 丹麥馬士基、德國赫伯羅特,以及台灣貨櫃三雄、韓國HMM等貨櫃航運商11日股價都重挫。此外,港股海運股集體下挫,大陸中遠海控跌逾12%;台灣的陽明海運跌停,長榮海運跌9.4%、萬海下跌8.31%,貨櫃三雄的重挫導致上市航運股重挫5.77%,以一根長黑摜破月線。上海歐線集運指數主力合約11日一度暴跌逾9%,終場跌幅收斂至5.17%。

 台驊等研判,航運股漲多回檔整理,11日恰有利空消息趁勢修正;貨代業者表示,目前歐洲線訂艙滿到6月底,加上部分歐洲線船延遲回亞洲載貨,部分航商決定6月中每40呎櫃喊漲1,000美元;美國線艙位也滿到6月中,但要不要喊漲仍在觀望。

 以哈衝突引發紅海危機連鎖反應,大量船舶繞道航行消化運力,戲劇性扭轉海運船噸過剩,推動運價上漲從歐洲線一路擴及美國線。4月底歐美開始補庫存,貨主提前出貨,加劇船舶吃緊、缺櫃、塞港壓力,近期幾乎全航線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