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1彭暄貽/台北報導

擴大綠能布局 強化水電資源掌握

 因應極端氣候、能源轉型考驗,台塑企業除麥寮六輕、麥寮汽電部署汽電共生發電事業外,近年持續擴大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等綠能布局;麥寮海水淡化廠因疫情影響國外設備供應,預計今年完工、明年運作,強化水電資源掌握度。

 此外,為提高經營績效,台塑企業積極導入AI在智能生產、製程優化、品質檢測、保養檢修及工安預測等,累計至去年底已完成1,225項專案,年效益約62億元;另有745件專案進行,預估完成後可再創24億元年效益。將持續加強推動AI、AI+Simulation(模擬)及數位轉型,強化生產效率及能源使用率,目標朝向每年增加200億~300億元效益。

 台塑企業表示,多年來開發太陽能、小水力及風力發電等案場,並成立「台塑企業ESG推動組織」,規劃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購買綠電憑證及碳權,關注包括節能改善、燃料轉型、能源轉換、綠色再生能源開發及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等最新技術。目前已建置21.3MW(百萬瓦)太陽光電設施,未來將加碼建置122.2MW,每年發電148,786千度,減少11.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台化沙鹿第二座小水電、台塑化雲林鹿場課圳預計明年完工發電,可提高綠能自用比率,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量。風力發電除麥電與豐田通商合作在六輕建置6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4.2MW;台塑持股32.92%台塑重工將麥寮廠區陸上風機汰換為3部4.2MW機組(合計12.6MW),預估9月商轉。

 此外,台塑企業六輕麥寮園區藉由製程用水減量、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及降低蒸發損失等措施降低用水量,全區用水回收率超過92%,日節水已達30.9萬噸。麥寮園區用水加計冷卻水循環量回收率已達98.9%以上,換算每滴水使用達12.9次。

 除用水「節流」,台塑化在雲林麥寮六輕園區著手興建海水淡化廠,日產量10萬噸,成為台灣規模最大、也是唯一民營的海淡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