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1彭暄貽/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清除陸障 大舉轉型

強攻美歐、印度、東南亞,擴大部署高科技、醫療、綠色經濟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塑企業投資布署

 受制大陸需求趨緩,台塑集團去年大陸基地苦吞虧損。因應大陸龐大新產能開出,及ECFA中止的威脅,台塑集團擬定全球銷售、產品轉型策略。其中,台灣營運成功掌握印度、東南亞供應鏈轉移需求拉升與利基產品商機,前進印度、孟加拉、澳洲、東南亞、中東等市場耕耘。

 美國石化基地則瞄準美國經濟活絡、歐洲高能源成本限制產線能量,除強化鞏固北美市場外,去年成功拓展中南美、歐洲市場;台塑美國今年第二季營運獲利動能正持穩升溫,挹注台塑轉投資收益能量。

 為此,台塑集團當前全球投資規畫將以台美為優先,藉此支援歐美市場與高值化升級耕耘;大陸投資將以強化鞏固電子材料、石化差異化為首要考量。

 台塑企業表示,因應兩岸、中美角力,及全球產業商機轉變趨勢,各主要公司去年已成立轉型開發及永續發展專責部門,做為經營「轉型」最重要目標,除以石化本業為核心,將朝向「數位轉型」、「能源轉型」、「循環經濟」 及「新事業開發」等面向。其中,產品、營運轉型聚焦開發石化差異化、高附加價值產品,並推動新能源、綠色經濟等前瞻性技術與產品研發,加速部署高科技與醫療產業應用,蓄積持續成長關鍵動能。

 台塑企業認為,不論是歐洲試行CBAM或美國推出清潔競爭法(簡稱CCA),未來低碳、永續綠色產品已成行業標準,為產業帶來新挑戰。

 面對大陸產能擴增威脅,除開發高值化產品,更將朝向循環減塑與永續減碳方向轉型。

 近年與供應鏈策略結盟,合作研究開發新產品或擴展新應用領域,朝科技與醫療產業轉型發展,漸收成效;包括台塑乾噴溼紡超高強度碳纖及全材質PP耐寒服用料、南亞減白過濾血袋及離型膜、台化複合材料及廢漁網回收再製耐隆,及南亞電路板的高階ABF載板等陸續完工投產,可望帶動業績成長。

 此外,擴大推動廢蚵殼回收再製抗菌殼粉加工於塑膠製品、保特瓶回收再製聚酯絲(棉)、耐隆蚵繩及廢漁網等海洋廢棄物回收再製等,並開發生物可分解及綠色環境友善產品,擴大影響層面,攜手下游業者來建立回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