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09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長 John Lin

市場習慣地緣風險 投資大陸不擔憂

時序將逐漸進入下半年,我們將從四大方向深入剖析中國市場投資展望。首先,先從政策面與經濟局勢開始。自2022年底經濟重啟後,中國經濟一開始經過幾個月反彈,但過去約18個月裡,實際上一直處於相對疲弱的復甦模式,這與中國政府監管及政策力道有直接關聯。

 過去房地產是支撐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大主力,目前包含房地產業與相關產業鏈占中國整體GDP大概20%~30%。中國政府自2020年開始出手「打房」,主要是希望能去槓桿,防止房地產泡沫化,現已處於房地產業低迷的緩解階段。

 在市場高峰期的2021年,新成屋銷售量大約為16億平方公尺;今年預計將下降到約8億平方公尺,比三年前市場高峰期的數量減少一半,可能會以20%~30%的程度下降。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新屋銷售或建築活動很快會出現好轉的跡象,似乎意味著中國房地產的大時代已經過去。

 事實上,經濟活動中與房地產相關的部分表現不佳,包括建築施工、新屋銷售持續下降等。中國的新成屋市場已經連續三年下滑,但其實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不會讓整個經濟措手不及。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有一些大型的房地產公司破產、重組,但已經走出破產狀態。但經濟活動中與房地產無關的部分,不論是國內消費部分,還是非房地產相關的工業活動相對表現還可以,而且這種情況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中國政府的支持政策將是以細水長流的方式進行,不會放任各產業崩盤。以房地產業來說,5月17日中國政府便發布一系列振興房市的全國性政策,從降低頭期款比重、取消房貸利率下限等,到中國人民銀行將設立3,000億人民幣鼓勵支持收購新房或轉作保障住房等,從供需兩端支撐房地產產業。

 投資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一直存在,自從2018年川普發起首輪貿易戰以來,中美之間的關稅越來越高。過去幾年,除了美國政府列為對國家具有戰略意義的少數關鍵產業外,如人工智慧、半導體、生物技術等,中國公司在大多數其他產業中仍然可以相對自由地競爭或繞過關稅壁壘。例如,他們在越南、印度、墨西哥設立工廠,以減少關稅對其產品的負面影響。

 如果計算那些在「友岸外包」國家停留的商品數量,中美公司之間的貿易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換句話說,雖然地緣政治風險存在,但中國企業已經找到辦法繞過壁壘,如關稅。更重要的是,市場已經習慣了地緣政治風險,並顯現在股價和市場評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