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09蘇崇愷/綜合報導

美國查東協四國太陽能電池

劍指當地設廠的中企,預料美將對廉價進口太陽能電池徵收新關稅

image
美對東協四國太陽能電池「雙反」調查事件簿

 為防止中國業者透過東南亞地區「洗產地」規避高額關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美東時間7日裁定,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合稱東南亞四國)的廉價進口太陽能電池,損害美國製造商的利益。

 ITC因此投票決定,繼續調查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此舉可能導致美國對這些產品徵收新關稅,市場視為劍指在東南亞設廠的中企。

 綜合外媒8日報導,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應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包括Convalt Energy Inc.、First Solar Inc.等公司)於4月提交的調查請願書,宣布對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件)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

 美國製造商聲稱,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電池售價低於生產成本,而且不公平的受益於數百億美元補貼,其中包括來自於中國政府實體的補貼。

 ITC在此案中負責確定美國國內產業是否受到進口產品的損害,具體徵收關稅的稅率則由美國商務部決定。ITC最新裁定,有合理跡象表明,美國產業因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而受到重大損害。根據ITC的裁定,美國商務部將繼續調查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預計今年7月18日做出反補貼初裁,另預計10月1日做出反傾銷初裁。

 中國官員曾經表示,美方新關稅可能會造成美國能源轉型,以及其應對氣候變化的速度放慢。 此外,該案引起一些外國製造商和美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反對,他們認為關稅可能會對美國更大規模的製造商帶來不公平的優勢,並提高太陽能項目的成本。

 另一方面,自2022年6月開始的美國對東南亞四國關稅豁免,已於今年6月6日到期,在東南亞設廠的中國太陽能業者無法再享有豁免優惠,經營面臨挑戰。近日市場傳出,中企太陽能板龍頭隆基綠能在越南、馬來西亞的工廠先後停工。

 隆基綠能7日晚間公告,在馬來西亞布局矽棒、矽片、電池及組件產能,目前工廠都處於生產狀態。該公司在越南布局電池及組件產能,其中越南組件工廠目前處於生產狀態。但越南電池工廠則因市場原因臨時停產,後續將根據市況進行評估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