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4紀錄/侯享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農業化學組組長劉滄棽 發展智慧農業 拓展數位效益

image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農業化學組組長劉滄棽

農業部應用AIOT技術發展執行「智慧農業計畫」已近八年,該項計畫在2023年進入第二期,第一期後期時也提出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擴散等相關計畫,希望將智慧農業的成果落地擴散,推廣給更多農民應用。

 在科技技術應用方面,可以看到監感測系統等逐漸使用於農田蒐集土壤溫濕度、土壤酸鹼度等數據,再透過演算法及科技模式,整合成可提供農民用藥用肥的建議,為節省農藥達到最佳的效果。在IOT相關發展技術上,如何導入進農業精準控制生產過程,減少對環境衝擊,保障農民健康,讓消費者更安心且有信心,是農業部近年來發展智慧農業期盼達到安全、高效、低風險的目標。

 農業部也與中央氣象署合作,不僅接收氣象資訊,也在農業區增建逾200個簡易氣象站,有效擴大氣象數據的蒐集,進而建立預測模式,能夠提早預警天氣變化與病蟲害爆發的狀況。農業部也與國家災害應變中心合作,在預警有氣象災害狀況時發布警報,提出緊急應變措施。在災前,農業部藉由網站、區域農改場告知農民可以針對不同的作物來提早預防的舉措。在災後,農業部也發布後續處理措施,讓農民可以盡早將農作物復耕、恢復生產等。除此之外,災害發生後,也運用無人機、衛星,將農田監測影像蒐集分析,對災害發生位置進行初步判斷,協助災後重建與救助工作的推動。

 在生產與消費資訊串聯方面,農業部也在科技計畫裡研發透過物聯網的平台與技術,記錄農民生產農作物的過程,幫助消費者認識在安全無虞環境中生產的農產品。